06

◆历史掌故 自古兔子称谓多 聂顺荣 2023年01月30日

时光交替,岁月更迭,转眼间,癸卯兔年悄然而至。传统文化中,兔子性情温和,体态乖巧,形象美好,寓意吉祥,是善良的代表、美好的象征。古往今来,民间视兔为圣洁、光明、长寿的象征,一直奉为吉祥之物,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兔子的别称和雅称上品味一二。

吐子:兔的别称。唐代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中有“兔吐子”的说法。古人发现兔子的嘴巴呈瓣状分布,嘴型如弯月,且上下唇均有纵裂,因此误认为仔兔从母兔口中吐出,故称为“吐子”。

穴鼻:兔的别名。亦借指月亮。明代王志坚《表异录·天文一》:“《易干凿度》曰:‘月三日成魄,八日成光,蟾蜍体就,穴鼻始明。’穴鼻,兔也。”

鹓扶:兔的别名。《渊鉴类涵》卷四三一引元陈芬《芸窗私志》:“后羿猎于巴山,获一兔,大如驴,异之。置柙中,中途失去,柙掩如故。羿夜梦一人冠服如王者,谓羿曰:‘我鹓扶君,为此土之神,而何辱我?我将假手于逢蒙。’是日逢蒙弑羿而夺之位。兔曰鹓扶,自此始也。”

郊菟:即狡兔。《淮南子·主术训》:“(孔子)足蹑郊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杨树达证闻:“郊当读为狡。”

扑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扑朔,指雄兔脚毛蓬松;迷离,指雌兔眼睛眯缝。但在兔奔跑时即难辨其雌雄。一说,扑朔为四脚爬搔或跳跃貌。后以“扑朔”作兔的代称。苏轼《游径山》:“寒窗暖足来扑朔,衣钵咒水降蜿蜒。”王文诰辑注引王十朋曰:“《事状》云:‘师有二白兔,常跪于杖履之间。’”

东郭逡:《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原为良兔名,后也泛指良兔。

菊道人:兔的别名。宋代陶谷《清异录·兽名》:“吉祥僧刹有僧诵《华严》大典,忽一紫兔自至,驯伏不去,随僧坐起,听经坐禅。惟餐菊花,饮清泉,僧呼菊道人。”

扑握:指兔子跳跃的样子。借指兔子。陆游《赠湖上父老十八韵》:“已遣买扑握,亦可致噞喁。”

朴渥:同扑握。范成大《复自姑苏过宛陵至邓步出陆》:“饮溪有迹于菟过,掠草如飞朴渥翻。”

朴握:同扑握。苏轼《游径山》:“寒窗暖足来扑朔,夜钵咒水降蜿蜒。”扑朔一作朴握。《剪灯余话·听经猿记》:“师方鼾睡,朴握暖足,伊尼卫床。”

明视:原为古代祭宗庙所用兔的特称,后为兔的雅称。《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兔曰明视。”唐代经学家、孔子第32代孙孔颖达将其解释为“兔肥则目开而视明也”,意思是说封建社会在祭祀宗庙时会用兔子作祭品,兔子双目通红,古人认为其视力超群,以其作为祭品可以保佑子孙后代获得洞穿鬼魅的能力。

明眎:宋孝宗《题刁光胤画册》:“梦中衣褐定何祥,明眎由来世泽长。谁拟前身是韩子,为他毛颖著文章。”

跳猫子:地方方言。指兔子。周立波《暴风骤雨》:“在这密密层层的杂草里,一只灰色的跳猫子,慌里慌张往外窜。”

山蹦子:多指野兔,东北官话,后为兔子的别称。1980年第11期《鸭绿江》:“背后挂着猎获的野物,有斑鸠,有山鸡,还有一只山蹦子。”

缺鼻、三瓣嘴:民间对兔的别称,因为兔的上唇中央有一条裂缝,如鼻有穴。

此外,古人还给“兔”赋予了很多浪漫的神话色彩。如,相传月中有玉兔捣药,故称兔为“月精”“月德”。唐代权德舆《中书门下贺河阳获白兔表》:“惟此瑞兽,是称月精。来应昌期,皓然雪彩。”北周庾信《齐王进白兔表》:“月德符征,金精表瑞。”再如,《楚辞·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顾菟”亦作“顾兔”,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月中阴精积成兔形,后因以为月的别名。

从古至今,兔子的别称有很多,还有“卯兔”“月兔”“月宝”“讨来”“土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