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吴峰宇 骆红婷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义乌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货物在发生悄然改变,从原先的小商品逐渐覆盖到了高新技术产品。今年前三季度,义乌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2649.9亿元,增长24.8%。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客商的订单多了。”10月26日下午4点,义乌市捷豪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妙玲,接待了两批来自西班牙的客人,并顺利完成了一笔订单。几乎同一时间,义乌港海关监管场所,一辆辆集装箱车排起长队,前往宁波舟山港装船出海;义乌铁路西站,装满小商品的“义新欧”中欧班列鸣响汽笛,奔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翻看一张张开单本,傅妙玲边整理边说,这就是记录企业出口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货物变化的记录本,“你看,这个是西班牙客户2013年的订单,竹摆件产品,货值2万元;这个是哈萨克斯坦客户2014年的订单,竹厨房产品,货值10万元;这个是迪拜客户2015年的订单,竹制日用百货,货值20万元……”傅妙玲说,无论从订单金额到产品种类,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客人的需求,逐渐从中低端迈入中高端,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贸易发展“钱景”越来越好。
今年9月,傅妙玲前往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考察调研,拜访了很多新老客户,不仅接到了新订单,也获取了更多的行业发展动态,掌握了技术演变趋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很多客户认同倡议,并积极参与其中。”她说。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毕纳进出口公司的秦胜利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见证者,也是受益者。他在义乌创业17年,采购商品多达几十万种,发往国外的集装箱也有1000多个,客户遍布罗马尼亚、迪拜、巴西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10年前,罗马尼亚客户来义乌采购商品,主要采购单价十几元的日用百货。10年后,单价500元的新能源产品、小家电,成为采购单上的主打品种。秦胜利说,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公司出口生意做得顺风顺水,从早期的“产品出海”模式,逐渐升级为“品牌出海”模式,把义乌210万种商品卖出去。未来,他们将同客户携手把生意做大做强,奔向共建“一带一路”下一个金色十年。
不久前,承载110标箱出口货物的“义新欧”中欧班列从义乌西站鸣笛启程,奔赴西班牙马德里。从2013年开行第1条线路,到2023年开行第19条线路,“义新欧”中欧班列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不仅开行数量跑出了加速度,路线版图也加速扩张,经贸交流的“朋友圈”持续扩大,辐射范围包含亚欧大陆50多个国家和160多个城市,有力促进了义乌与班列沿线国家地区的经贸往来。
这些年,通过“义新欧”出口的货物多了,班列开行的次数达到日均4列,义乌海关驻铁路口岸的全体关员更加忙碌。这一票是出口到德国的新能源汽车,这一票是出口到白俄罗斯的汽车配件,这一票是到哈萨克斯坦的太阳能光伏板……在义乌铁路口岸海关查验区,义乌海关监管二科科长周华伟随手翻看一张张报关单,运输商品种类的快速变化,就是“中国制造”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缩影。
据周华伟介绍,从2014年至2023年8月,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出口的货物报关单看,排在前5的商品分别为机电产品,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高新技术产品,塑料制品,货源地逐渐从义乌拓展到上海、安徽、江苏等15省市,并根据市场需求,开行了吉利号、京东号、侨商号、环球义达号等企业定制化精品班列,助力中国品牌出海。
除了传统的报关单,记者在义乌市天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找到了2014年11月18日“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至马德里)开行前,其中一个集装箱运单副本,上面货物名称一栏写着行李箱。随即,记者又找出2023年10月发往欧洲的一个集装箱运单副本,上面货物名称一栏写着汽车配件、太阳能光伏板。“我们通过运单对比发现,‘义新欧’中欧班列出口商品结构悄悄发生了变化,汽车零部件、发动机、大型医疗器械、高端制造装备等高附加值货物出现在了班列名单上。”义乌市天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运营副总裁叶秋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