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义乌调查队发布了2023年前三季度义乌市居民收入情况报告,义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678元,同比增长6.6%。
居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活力与居民“获得感”的重要指标。居民收入由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组成。近年来,义乌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始终把提高居民收入作为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分配格局进一步优化,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升,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共同富裕步伐扎实稳健。
义乌人均收入提升较快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城市经济“密码”?
高工资和高幸福感
对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说,6万元是一个台阶。
近期,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了31个省份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从发布的数据来看,前三季度,上海、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6万元,位居全国前列。浙江、天津、江苏均突破4万元,其中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9821元。
对比之下,今年前三季度,义乌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越了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位居全国前列。
城市产业基础稳、就业机会多,能够更好地保障城市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平稳提升,城市也更有“实力”来提高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提升居民宜居宜业的“幸福感”。
截至目前,义乌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00万户,占全省十分之一,全国千分之五,位居省内县级区域第一,全国第二;今年以来,义乌建成投用中小学幼儿园15所,新增学位8000个,投用学校数、新增学位数均居金华县市区第一;近年来,义乌市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成浙大四院、中心医院二期、中医医院迁建、妇保院迁建等项目。
韧性较足的经济结构,稳定增长的收入水平,以及不断丰富的教育、医疗供给,这些构成了托底义乌“幸福感”的基本面。
夯实富裕“底盘”
制造业是城市经济的“压舱石”。近年来,义乌正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产业投资创造出更加优质的市场环境,助力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夯实居民富裕的“底盘”。今年前三季度义乌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7.54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位居金华各县市区第二;义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33亿元,同比增长148.2%,增幅跃居全省第1位。
近年来,我市创新政府、企业、学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四位一体”引才工作机制,出台相关人才政策,开展各类引才活动,有效化解“就业难”“招工难”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人岗精准匹配。
一座有活力的城市,总是在原有产业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开辟新领域,塑造新优势。在经济活力勃发、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的义乌,无论上班,或是创业,市民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挣钱”方式,赢得更有“幸福感”的生活。 骆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