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这个信息爆炸、人人都可以做自媒体的时代,我们新闻记者的意义在哪里?看着这20件优秀新闻作品,我们有了答案。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市融媒体中心发挥融媒各平台优势,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在义乌引起热烈反响、双江湖的前世今生、发展“地瓜经济”拓展全球市场、“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市场主体突破100万等重大主题报道和义乌特色新闻故事,讲得深入人心,收到良好宣传效果。
如果说义乌是新闻的富矿,我们就是勤奋的矿工;如果说义乌市场是世界的大舞台,我们就是台下忠实的记录者。我们要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始终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我们用镜头和笔端,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鼓与呼,为这个繁荣的城市鼓与呼。今天是第24个记者节,一个属于我们新闻工作者自己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为自己的成长与奋进、耕耘与收获鼓与呼。致敬第24个中国记者节!
牢记新使命 再创新辉煌
2023年初秋的义乌,霜满叶红。殷殷期许含深情,谆谆教导催奋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之行在义乌引起了强烈反响。义乌市融媒体中心各平台积极谋划,及时策划,将义乌人民的感恩、感谢、感想淋漓抒发,在报纸、电视、新媒体、广播等全媒体开设“牢记新使命 再创新辉煌”主题专栏,以专题、专栏、专版等形式,推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在义乌引起热烈反响专题报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评论等众多报道,进一步凝心聚力,把总书记的关怀厚爱转化为“扛旗争先 勇争一流”的雄心壮志,持续推动“八八战略”在义乌走深走实,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典范。
本组报道主题明确、论述清晰、行文流畅、情感真切,反响报道既采访了总书记接见过的人,也有政府部门的重要领导干部的亲身体会。评论员文章突出学习、鼓劲、实干、创新主题,动员全市上下感恩奋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该组报道部分内容还在央视《新闻联播》和《浙江新闻联播》播出。
“双江湖的前世今生”照见重大民生
“双江湖的前世今生”主题报道是今年市融媒体中心重点策划的重大选题之一。双江湖的开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义乌的百年大计,是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重大民生保障工程。报道推出后,融媒体中心在全媒体平台刊播。其中,《义乌商报》的主题报道自5月15日开篇截至10月31日,以专版形式共刊发报道17篇。报道有史实、有故事、有细节,从多个侧面反映双江湖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在以新闻力量推动双江湖新区开发建设的同时,也为双江湖区域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视频节目在《同年哥讲新闻》、爱义乌视频号播出,以珍贵的双江湖历史资料和现代画面相结合,完美展现双江湖的前世今生。广播部、新媒体中心开设了“双江湖的前世今生”专题。
主题报道刊播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双江湖热”被推上新高度,引发了新老义乌人对双江湖区域人文历史的浓厚兴趣,并对双江湖开发建设的未来充满了期待。该主题报道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公开场合点赞。
打造“地瓜经济”义乌样板
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地瓜经济”,则是习近平同志对开放经济生动而深刻的阐释。2023年是浙江实施“八八战略”20周年。“新春第一会”上,浙江提出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
今年以来,义乌市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发展‘地瓜经济’ 拓展全球市场”全媒体大型新闻采访活动,以更好地为“跳出义乌发展义乌”开放式发展形态进行宣传展示。今年7月和8月,融媒体中心组织六组“地瓜经济”省内外城市异地采访组,以义乌为原点,由编委牵头分六路,顺着“地瓜藤蔓”,分赴杭州、宁波以及新疆、广东、贵州、江苏等地,采访在外创业的义乌籍商人。通过讲述他们的创业成长故事,展示“义乌地瓜”主根基的生动案例,为我市继续强力推进“地瓜经济”提升能级“一号开放工程”提供更多借鉴,也在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提振创业者的信心,推进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
大型全媒体新闻采访活动,坚持移动优先,在客户端、公众号、视频号等先发,报纸、电视做深度报道。整组报道采访深入、内容翔实,娓娓道来,刻画了义乌商人敢闯敢拼又不忘回馈家乡的饱满形象,受到了广泛关注。
发掘义乌市场经营主体破100万户背后的故事
8月16日,义乌市场经营主体总量达到100万户,实现历史性突破。在提前一星期得知消息后,义乌市融媒体中心集合各方力量,统筹谋划,制定了电视、报纸、新媒体、广播等全媒体平台发布的宣传方案。随后,各平台记者分工合作,与相关部门做好衔接,了解相关背景,联系采访对象,围绕100万经营主体背后的创业氛围、营商环境、政策扶持等提前开展采访。
在第100万张营业执照颁发之后,新媒体平台第一时间发布,电视、广播、报纸也及时推出相关报道。
该组报道形式多样,既有消息、通讯,也有评论和数据图表,充分展现义乌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努力及成果,为义乌创业创新注入更多动力。报道先后被央视《新闻联播》,浙江卫视、《浙江日报》、潮新闻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转发。
百余篇报道展示“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成果
“八八战略在义乌”系列报道是在“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之际,义乌市融媒体中心着力策划的“八八战略”全媒体成就报道,在《义乌商报》、电视频道《义乌新闻》、义乌发布、爱义乌客户端等全平台上刊发。聚焦主题主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主题主线,持续营造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浓厚氛围。抓牢改革开放45周年、自贸试验区建设10周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杭州亚运会等重大节点和重大事件,深化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截至目前,各平台已刊发报道100余篇。
“八八战略在义乌”系列报道,围绕深化改革、市场建设、共同富裕、“一带一路”、工业升级、乡村振兴、平安义乌等主题组织新闻采访,深刻展示在“八八战略”指引下义乌的探索实践和发生的巨大变化,阐释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续写好“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的生动故事。报道持续刊发后,在广大读者、观众、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时度效”是新闻的起点,也是终点
全媒体记者 童向铮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义乌,作为“义新欧”中欧班列的起点城市、世界小商品之都,活跃着一大批与“一带一路”倡议共同成长携手共进的人。
及时、适度、有效是新闻的起点,也是终点。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因为论坛开幕的具体时间只提前一周对外公布,留给策划采写的时间非常有限,编辑与记者火速行动起来,策划了一系列的宣传报道。特别是在论坛开幕当天,选取“义新欧”中欧班列发起人、班列调机司机长、海关关员、报关人员、市场商户、行业协会会长、外贸企业负责人、外商采购服务中心负责人、外商、外商聚集社区负责人10人,以“10人十年,与‘一带一路’共成长”为主线,组成了《万里尚为邻 韶华满目新——我们与“一带一路”共成长》专版,用实实在在的民声响应来自论坛最高层级的立意主张,为高峰论坛开幕礼赞。
始终用“时度效”的原则去衡量和完善我们的新闻作品,就能逐步接近并实现政治性、新闻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
紧盯市场,记录一只“蛙”的巅峰
全媒体记者 杨歌
7.5万个商铺,210万种商品,作为世界超市,义乌市场从不缺爆款产品,是当之无愧的“爆款制造机”。无论是卡塔尔世界杯赛场上的助威神器,还是奥运冠军的同款发夹,义乌市场商户总能敏锐地嗅到商机,从消费端抢抓热点,迅速设计并迭代产品,快速整合资源并调整生产线,从而占领市场。今年,记者注意到义乌市场又出现了一个爆款产品——青蛙崽。通过与市场经营户深入交流,记者创作出了《一只‘蛙’如何走上人生巅峰——来自义乌市场的一线报道》一文。
在采写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采访细致、扎实。可以有自己的思考,但不能妄下论断,要尊重采访对象、尊重客观事实。作为一名经贸线的记者,更应该勤于奔跑、勤于思考,及时关注市场的热点、动向,倾听经营户和客商的声音,才能踏着时代的鼓点,讲好义乌故事。
可视化让数据新闻“立”起来
全媒体记者 曹浩楠
在经济新闻报道中,往往会看到成堆的数字,干巴巴,没味道。如何才能让抽象枯燥的数据新闻“立”起来呢?
今年三月,我们接到新华社的一个约稿任务,采写一篇关于“小商品出海”的新闻。“47家行业商会,1.5万设计者,每年研发数十万种创意小商品,义乌线上线下齐头并进,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以及海铁联运等方式出海。”主线就这么一条,我们小组决定以“镜头出海+数据加持”的形式呈现,时间控制在100秒,因为整数给人印象更深。
整片以义乌大景铺底,镜头嵌入“小商品出海”的全过程,再把义乌“小商品出海”取得的一组组数据进行视觉化特技处理,让片子简洁、直观、有趣地展现“义乌好货”是如何出海的,观众也能一目了然了解“小商品出海”的全过程及出海取得的成绩。内容刊发后,得到了众多点赞和认可,客户端点击量更是超过了10万人次。该片不仅被新华社编辑老师肯定,同时还获评“学习强国”2023年春季全国县级融媒优秀作品。
做新闻注定是一条要长跑的路,唯有不断求新、始终坚持,才得见真章。
团队协作让时政新闻更有看头
全媒体记者 王旭坚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3月9日适逢中国和西班牙建交50周年。这列连接“世界超市”义乌和欧洲最大小商品集散地马德里的“中西建交纪念号”班列对开,是中西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双向奔赴的见证。
由于发车时间为下午5时,不仅要确保当天播出,还有外宣等采访任务需求,可以说采制这条新闻时间紧任务重。政经部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协同作战:安排人员,对义乌铁路西站集装箱进行提前拍摄;提前与公安、铁路部门沟通,安排无人机进行试飞,以保证发车时大景的完美展现;现场准备好5G传输设备,保证在发车仪式结束后第一时间将画面传回单位并上送;在复杂多变的现场,记者随机应变,成功采访到西班牙驻沪总领事、市委书记等重要嘉宾,把时政新闻做得更有厚度更具可看性。
正是团队的充分协作与后方大本营强有力的支持,让我们不仅圆满完成了本台的播出任务,这条消息还在当天的央视《新闻联播》《浙江新闻联播》以及其他多个中央及省级媒体上播出。
从电视新闻中挖掘抖音义乌爆款视频
全媒体记者 叶婷
今年3月份,爱义乌抖音号发布了一则《国际版直播带货火了:浙江义乌小语种从业者缺口大》的短视频,点击量过千万,成为义乌正能量爆款视频。
这条短视频源于编辑在一组电视调查类报道中,敏锐地发现“义乌小语种从业者缺口大,年薪50—100万招不到人”这个新闻点,并第一时间按照抖音传播规律创作了18秒的短视频,突出高薪求人的细节,迅速在平台上引爆,24小时内播放量达到1194.4万,点赞量超5.5万,收藏量1.02万,评论量1.12万,单条吸粉量4737人,后台咨询和求职的私信破万条,为外贸企业、直播电商吸引了大批人才,助力本地经济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这条短视频之所以能够出圈,主要胜在内容。其次,还与受众需求共振,从后台私信来看,几乎都是来求职或是咨询的小语种专业人才。再次,对新闻关键词的挖掘也十分到位,在传统编排方式上做了创新,节奏明快,内容精准。
爱义乌抖音号对本地正能量爆款作品的生产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创新尝试,今年共完成本地正能量短视频10万+超80条,100万+共17条。
采编合力把握热点抢“鲜”推送
全媒体记者 吴峰宇 张静恬 王语嫣
中秋、国庆假期,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义乌的十几天后,义乌国际商贸城迎来“人从众”模式,采购商摩肩接踵、商铺采购声不断,一派热闹景象。采购商感叹“1分钟走2步,都是人!”经营户也发出感慨“店里的样品都卖完了,不够卖,根本不够卖!”
据市场方提供的数据显示,中秋、国庆假期以来,每天进出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客流量平均超过20万人次。本篇推文虽然是图文消息,但因记者采访扎实,多方叙述、多场景描绘,因此颇具现场感。采购商、经营户在市场热闹场景变化中交替出现,对话富含“情”,环境表现“景”,“情”和“景”相互交融,极大增强新闻的表现力、感染力和现场感。
此外,本篇推文的一大特色是“快”。记者采写快;新媒体编发也快,编辑在和记者沟通新闻线索后,第一时间安排公众号推送时间、位置,并精心编排,包括提取文章亮点、制作标题、精心排版等。采编线通力合作,完成了这篇精品稿件的推送。
这就是新闻的力量
全媒体记者 吴峰宇
原先的外贸付款方式,让市场经营户对于客商资金的支付很被动,导致“冻卡”事件络绎不绝。这一切随着今年2月20日,Yiwu Pay义支付正式对外亮相并启动了“冻卡无忧”计划有了很大改观。
其实,做这篇《打通16个币种!义乌自己的全球支付渠道正式落地》的新闻,我谋划已久,还要感谢浙报的金春华老师。交流后,他觉得Yiwu Pay可以深入挖一挖,让我持续跟踪报道,并争取到了一个深读版面。后期,金老师与我一同采访了Yiwu Pay高管、市场商户,大概花了一周时间,写稿前后用了1个月左右时间,中途还补充采访了很多鲜活的案例。6月5日,浙报3版深读整版见报,同时一篇名为《跨境交易频遭“冻卡”影响外贸复苏》的内参经浙报上送省委省政府,得到了省领导的批示,也引起了中国人民银行杭州支行的重视。
我常想,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它的影响力是深远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让坏事变好事,让悬而未决的事得到有效解决。这就是新闻的力量。
小人物承载大主题,凝聚发展信心
全媒体记者 何翼格
《我在义乌》是义乌人民广播电台重点打造的一档新闻采访类微节目,从策划之初到现在已有5年,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今年广播部对《我在义乌》进行提档升级,推出“每月一主题,月月有主题”活动,即每月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策划推出相应的系列报道,比如“市场开门红”“向春天出发”“身边的活雷锋”“为劳动者点赞”等系列报道,节目主题更为突出,内容更为鲜明。
主持人根据不同的新闻主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普通人进行采访,这些人有保安,有街头小贩,也有经营户、白领、企业主等,采用自述的方式讲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平凡故事、创业故事,并灵活运用音乐、旁白、情景模拟等方式制作播出。让听众随着讲述感受义乌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营商环境变化、经济社会变化,引起同频共振,传递有为力量,凝聚发展信心,为义乌改革发展贡献广播力量。
用镜头讲述义乌的网红故事
全媒体记者 吕斌
这组《直播带货迎来新升级》是2019年摄影专题《义乌直播村》的后续篇,是用全景式田野调查的方式记录一个电商直播时代的中国样本。
近年来,依托全球最大小商品集散地的货源优势,中国直播村——江北下朱村成为社群团购、快手直播、抖音直播的社交电商集聚地。故事就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一个个直播网红开始。
忘不了,深夜草根主播们把酒言欢,交流创业经验的场景。忘不了,他们直播爆款时的庆祝与创业时的艰辛。他们说,“义乌,是个神奇的地方,给了我们每个人创业的机会。”
一个个瞬间,记录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创业故事,记录了直播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记录了从过去的单人直播、短视频创作吸粉,到今天的走播、绿幕立体直播、AI直播等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等。这个专题还在持续,是定格瞬间,也是记录义乌商贸发展的历史。
变与不变,都是为了更好的存在
全媒体记者 林晓燕
文脉与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义乌之所以为义乌的理由。
经过数年的城市有机更新,义乌的城区路更宽了,楼更高了,景更美了。更新的是城市,不变的是我们对老义乌的城市记忆。
从某种角度而言,西门街称得上是义乌城区最后的乡愁和历史文化记忆,弥足珍贵,我们有责任把它建设好、保护好。变与不变,都是为了更好的存在。
西门街是岁月的目击者,也是时代发展的见证者。《西门送流年 别来可无恙》一文分三个篇章讲述和展望了西门的昨天、今天及明天。眼下正被周遭高楼大厦、繁华街景包裹着的新西门,假以时日将焕然一新,用自己的方式穿越历史云烟,“牵手”现代文明。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天亮了,我已上路;天黑了,我还在路上!好记者一直在路上!”选择当一名记者,也就选择了做一个永不疲倦的行者。愿脚下有泥、心中有光,让每件新闻作品更有温度、更有力度。
从土地上获取营养的报道,都是有生命力的
全媒体记者 胡聪聪
我在工作中结缘“三农”虽然时间不长,但实践证明,从土地上获取营养的报道,都是有生命力的。
《“共享农机”规范化运营,还有多少路要走?》一文诞生于义乌农人最繁忙的“双抢”时节。烈日炎炎,农用机轰鸣着奔跑在田野上,那厢收割机、插秧机、村道上运输车声,重叠交汇。丰收凯歌的背后有农人喜悦的笑脸,也藏着更多期许。能不能在手机上发布订单,“滴滴”一下,附近就会有农机手接单,并根据需求上门来收割、插秧、耕种……“掏心窝的话说给掏心窝的人”,这是一位农人接受采访时的心声。通过我们的实地走访,结合专家的意见建议,文章探索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等新模式。以老百姓听得懂的话,以老百姓能够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报道,真正做好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
走近农民,倾听农民的声音,让我感到自豪和满足。“俯下身、沉下心、动真情”,未来,我们将继续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践行媒体人的使命担当。
当好城市的推荐官
全媒体记者 么尧 周宇佳
《城市推荐官》是“义乌TV微信视频号”旗下的一个短视频系列节目,以宣传义乌城市发展中的亮点为核心,通过“推荐官”(主持人)与镜头配合出镜,用接地气的语言和灵活的运镜画面表现形式,快节奏地展示和推荐义乌的亮点建筑、工程、风景、项目等,得到了许多短视频用户的喜爱和支持。
视频中,主持人与场景互动,赋予片子律动与灵气。实拍中,一个好的镜头往往需要至少10—20次的尝试,最后选择最优的一条。主持人的走位动作、语言节奏,与镜头的互动配合卡点;现场环境的避让,配合着摄像整体运镜,环环相扣。
好的剪辑作为成片的最后一环也非常关键,画面特效、剪辑逻辑节奏、背景配乐音效、特技画面优化美化,工程量繁杂巨大。也正因成片只有一分多钟,剪辑表达要更精准,才能做出精品。
作品平均点击量5万左右,每期转发量和点赞量均破千,移动端用户好评不断。数据给了我们努力做得更好的强大动力。未来我们也会竭尽所能,继续努力,将推荐官视频玩出“新花样”。
30多个小时裁剪出城市“忙夜人”的美好生活
全媒体记者 何妮蔚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今年以来,夜经济不断升温,多地打造“不夜城”,激发夜间消费潜力。一个个小小的摊位点亮了城市夜色,也涌动着经济活力。特别是义乌青口夜市,多次冲上热搜。
“豆腐西施和土豆郎”是我们经过近一周时间蹲点后挖掘出的夜市夫妻档人物。跟踪拍摄一周,积累素材30多个小时,从中撷取了夫妻俩出摊、在家直播教学、和老家孩子视频等片段,制作成本片。节目中以夫妻俩为主线,展现了一群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异乡人,简单朴实的话语、真实感人的笑容、自然流露的感情,直观地展现了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打拼,为了梦想、为了家人努力的形象,也体现了义乌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
我们的新闻宣传随着时代变化,媒介形态也在不断变化。以柔性嵌入代替刚性宣传,和受众双向奔赴代替传统单向输出,立足故事共享、情绪共鸣、价值共通三个维度,我们才能采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传播力的作品。在媒体融合的时代,我们的报道方式和工具也许变了,但我们记者的职责不变,让好故事吸引大家的眼睛,让正能量触动大家的心。
捕捉一场有趣的“意外”
全媒体记者 吴滢滢
端午期间,各地赛龙舟活动层出不穷,如何在众多的龙舟视频中脱颖而出是我们前期考虑良久的问题。得知有外国友人参赛,我们提前两天去蹲点彩排,发现他们并没有完全掌握技巧,甚至是刚刚组建的队伍。教练曾开玩笑说,照这样去比赛,十有八九是要翻船的。我们敏锐地感受到其中的趣味性比竞技性更强。为此,赛龙舟当天,我们特别留意外国友人队伍,他们一上场就进行三个机位的锁定,全程不同角度跟拍,居然真的捕捉到了翻船意外。而后迅速跟进采访,抓到了几方精辟的发言和到位的表情。在后期的剪辑过程中,我们选择恰当的音乐和特技,亮化细节,放大人物情绪,增强视觉效果。
最终作品《三支老外龙舟队比拼,两队翻船,一队躺赢 网友: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爱义乌视频号上播出后,迅速在朋友圈、微信群等形成传播效应。仅一天内,单个视频号的阅读量就超过300万次,转发量超过3万次,点赞量超2.5万。而后又被央视新闻客户端、浙江新闻联播等官方媒体转发,全网点击率超一亿。视频虽然只有半分钟,却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外国面孔形成的“反差萌”中,展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义乌这座城市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