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左翠玉 文/图
历经28小时,跨越1600多公里,11月9日晚,一辆挂着“枣林—上溪‘西牛东送’产业协作助共富”横幅,满载18头巴山牛的大货车,驶入上溪镇潜溪村。
巴山楚水长,浙山浙水秀,一头头巴山牛链接了浙川东西部协作的“山海情”。
四川省巴中地区饲养黄牛悠久历史,当地名吃“灯影牛肉”风靡百余年,巴山牛1982年被列入世界牛种名录。
“辖区生态环境优越,加上‘圈养+放牧’的方式,养殖的巴山牛肌间脂肪含量高、肉质细嫩、香味浓郁,一直是‘灯影牛肉’及牛肉干的主要原料。”巴州区枣林镇副镇长李开明介绍,因为农户散养较多、交通不便等制约因素影响,多年来,枣林镇的巴山牛一直未实现批量销售。肉牛养殖一直是当地群众最满意、最喜闻乐见的养殖项目,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成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随着东西协作的不断深入,今年年初,上溪镇和枣林镇结对共建。上溪镇向枣林镇浙川东西部协作肉牛养殖项目投入30万元,在当地建立了标准化规模化肉牛养殖场,积极探索“肉牛+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新模式,按照统一引导、统一管理,科学定位,大力发展巴山肉牛养殖产业。
截至目前,枣林—上溪肉牛销售体系已初步建立,将以订单销售的形式,通过义巴专线物流,将枣林肉牛分批运输至上溪镇销售,助推枣林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和营收模式,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眼下,枣林全镇拥有成熟肉牛一万多头,每头平均重量超过了1100斤,这一批肉牛预期销售额近2亿元,将直接带动全镇增收3500万元。”李开明说。
“巴山牛在义乌很受欢迎,光‘田园潜溪’共富灶每天都要宰杀一头。”上溪镇潜溪村党总支书记吴光明说,从中午开始,来喝牛汤的人一拨又一拨。这里9个共富灶可以容纳40多桌,另外还有10多个包厢全都是满满当当。随着气温下降,潜溪村喊出了“冬天里的第一口汤”的口号,积极响应做强“牛系列文化”赋能乡村共富的号召,短短数月就为村集体增收数十万元。
据悉,为了振兴“牛系列文化”,今年7月,我市发布了《义乌名小吃制作工艺规程—上溪牛汤》,对上溪牛汤的原辅料、制作设备及器具、感官特征等内容一一进行了规范。11月4日,上溪镇举办了2023义乌市首届牛杂烹饪技能大赛,吸引来自加纳的留学生烹饪出“中非”结合的牛杂汤。众多老字号店铺现场比拼牛汤烹饪技艺,优胜者获评“传承技艺奖”等奖项,并被上溪镇授权使用“上品”品牌商标。
眼下,排队去喝一碗牛杂汤的昔日盛景在上溪镇各地重现。11月11日起,上溪镇首届“上品”牛汤节开幕。一连三天,“牛气”冲天:欢呼雀跃的民俗斗牛文化活动,百余幅牛字牛画作品展,还有3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爱好者齐聚一堂,品牛汤、吃全牛……
“为了提高‘上品’牛汤的美誉度和竞争力,从本月起,计划每月从枣林分批运输50头肉牛,从原料上保证上溪牛杂汤的品质。”上溪镇党委书记王志强说,随着“千万工程”深入推进,这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牛杂汤搭起了东西协作的桥梁,助力两地居民携手踏上了共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