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话说“尬厕” ——写在11·19世界厕所日来临之际 2023年11月17日

于文岗

“尬厕”是指没墙、没顶,只有个蹲便器的厕所,是“厕所革命”中的怪胎。

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厕所起源于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其遗址上发现了一个距今五千年的土坑。秦汉时,厕所分蹲、坐两式,区分男女。唐朝专设“司厕”官员。北宋汴梁等大都市,公厕已有专人管理。清嘉庆年间,出现了收费公厕。新中国初期,全国建厕所、管粪便,直至发展到今天的模样。因排便污染食物和水源,引发肠道疾病,导致全球每年150万名未满5岁儿童丧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最早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以改建改善厕所卫生状况为要旨的“厕所革命”。20世纪90年代,我国将农村厕所改造纳入《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央《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2011年,盖茨基金会面向世界约2.6亿无下水道系统可用人群启动“马桶重建计划”,旨在通过技术升级,建造不用水电,运营维护总费用人均每日几美分的马桶,推动了“厕所革命”。2004年至2013年底,中央累计投入82.7亿元改造农村厕所。2014年,国家爱卫会在正定召开全国农村改厕现场推进会。到2015年9月,全国各省及兵团均制定了厕所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至2018年,完成农村改厕1000多万户,农村改厕率超过一半,其中六成以上改为无害化卫生厕所。实践证明,“厕所革命”是一次重要社会变革,也是一项重大的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工程。

我国“厕所革命”成效显著,但一些地方也还存在着问题。农村厕所革命以来,投入上亿元,建造8万多个厕所,有不少被弃用。既有没墙、没顶,只有个蹲便器的“尬厕”,也有个别所谓“五星级厕所”。另有的“改建厕所没有上下水”,还有的高寒地区改造厕所“气温一低就结冰堵塞”,改造厕所没法用的种种“怪事”频出:“把坐便器装在灶台正对面”;为领取改造厕所补贴,有的未拆除应拆旱厕,却反复参与改建,导致有些村民一家三个厕所。某村20来户常住人家,竟修建了八九十个蹲坑,户均四五个。

联想到为应付上级检查给黄土地和荒山喷青刷绿、临时插“树”等种种假招式,不难发现,“尬厕”所尴尬的,是工作中追求数量指标的运动式突击,是作风上的弄虚作假和应付差事儿,更是思想上少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说到底,是灵魂深处的“厕所革命”走了形式。没有这些“尬料”,是造不出“尬厕”的。

让“厕所革命”走出“尬厕”境地,需要改变思想上操作上的“一刀切”及运动式指标突击方式,在广大农村,推行符合当地环境条件的卫生厕所,比如经过实践检验的山东“三通沼气式”、河南“双瓮漏斗式”、辽宁“四位一体六栅式”、宁夏“双高式”、江苏“三格式”等多样式厕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方为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