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6日,欧洲中央银行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在连续22个月维持高利率之后降息25个基点,主要再融资利率降至4.25%,边际贷款利率降至4.50%,存款机制利率降至3.75%。
继加拿大央行之后,对全球金融体系更有影响力的欧洲央行也降息了。此举短期内有利于美元指数,但中长期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造成明显压力。欧洲央行率先降息说明欧美之间的利益分歧进一步加大。
如果欧洲央行接下来继续降息,从而不可逆地进入降息通道的话,美联储维持高利率政策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如果美联储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不得不放弃现有政策而降息,对美元指数的冲击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这将意味着全球货币政策主导权的悄然转移。
这是欧洲央行自2019年以来首次降息,标志着其正式加入率先降息的全球主要央行阵营之中,欧美央行的货币政策出现明显分化。那么此次欧洲央行降息25个基点,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金融市场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未来欧洲央行是否会启动“宽松周期”?
欧洲央行如期降息25个基点
北京时间6月6日晚,欧洲央行公布6月份利率决议,将三大利率均下调25个基点。
欧洲央行在货币政策声明中表示,自2023年9月的欧洲央行会议以来,通胀率下降了超过2.5个百分点,并且通胀前景显著改善。欧洲央行强调,决心让通胀率及时回到2%,不对任何特定的利率路径做预先承诺。未来利率路径由通胀前景和政策的传导来决定。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当天在法兰克福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多数基本通胀指标在4月下降。”她表示,“薪资增长将在年内放缓”“预计今年余下时间通胀将围绕当前水平波动,然后在明年下半年朝着欧洲央行的目标水平回落”。利率决议公布后,欧元对美元汇率直线拉升,由跌转涨。欧股多个股指也迎来上涨。
当前,市场更关心的是欧洲央行后续的货币政策取向。欧洲央行决议公布后,货币市场显示,2024年欧洲央行利率将(再)下调59个基点,而在欧洲央行声明发布前为64个基点。
值得关注的是,欧洲央行上调了2024年和2025年的通胀预测,预计2024年通胀率为2.5%,2025年为2.2%,2026年为1.9%(3月预期分别为2.3%、2.0%、1.9%)。同时,欧洲央行上调2024年GDP增速预期,预计2024年GDP增速为0.9%,此前预计为0.6%。欧洲央行表示,到2025年,欧洲经济增速将回升至1.4%,2026年的增速将回升至1.6%。
关于欧洲央行降息周期,华尔街普遍预期在2.00%—2.50%之间,巴克莱预计降息周期为150个基点,存款利率最终降至2.5%,花旗则将中长期利率预期从1.50%上调至2.00%。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菲利普·莱恩表示,进一步降息的步伐将取决于潜在通胀的走势和需求水平,他警告称,降息很可能是“坎坷而渐进的”。
降息将为欧洲增长创造融资机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表示,一方面欧元区目前的失业率是比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也已经低于3%。欧元区的问题在于经济增长率比较低,上个季度只有0.3%,再上一季度只有0%。这个时候欧洲央行就有了一定的降息空间,把宏观调控目标更多地集中在促进经济增长上。今年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通胀持续回落,但美联储和英国央行则选择“按兵不动”,日本银行被认为更有可能继续加息。分析认为,降息将为欧洲经济增长创造更多融资机会,企业盈利前景也将有所改善,利好欧洲股市,尤其是中小盘股。
尽管欧洲央行早于美联储和英国央行降息,经济学家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宽松周期”的开始。未来欧洲央行的降息决策将较为“温和”和“节制”。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如果欧洲央行降息降得太快太猛,欧元相对来讲就会比美元走软,这个过程中输入型通胀可能又会回升,所以估计接下来欧洲央行是温和渐进降息,今年可能会降三次左右,6月、9月、12月各降一次。
全球降息周期已经在进行中?
实际上,欧洲央行此次降息已在市场预期之内,会否连续降息成为后续关注点。
今年以来,已有部分国家央行宣布降息。3月21日,瑞士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从1.75%下调至1.5%,打响了海外发达经济体央行降息的“第一枪”。5月8日,瑞典中央银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75%,为该央行八年来首次降息。6月5日,加拿大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75%,在G7国家(七国集团,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中率先降息。
随着欧洲央行宣布降息,全球货币政策的分水岭时刻已经来临,种种迹象表明,全球央行的降息潮正在袭来。野村日前在报告中指出,全球降息周期已经在进行中。
加拿大央行行长Macklem表示,如果通胀继续缓解,预计进一步降息将是合理的,将逐次会议做出利率决定。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资深经济学家Ali Jaffery预测,在美联储9月开启降息前,加拿大央行可能已经完成了2次降息,两国的利差将维持在100个基点左右。
分析人士预计,将在两周后召开议息会议的英国央行,也可能将追随欧洲央行和加拿大央行的脚步。
当前,投资者正在押注全球央行加速降息步伐。截至5日,彭博主权债券回报指数已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上涨,创去年12月来最长连涨纪录。
分析人士指出,对于新兴市场而言,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央银行开始降息,其他央行跟随降息变得更容易,货币贬值风险也有所减轻。
美联储的抉择
随着全球各国央行陆续掀起降息狂潮,市场对美联储的降息预期也正在迅速攀升。按照日程安排,美联储将于当地时间6月11日起召开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讨论下一步利率举措。
目前市场预期,美联储6月的议息会议大概率仍将“按兵不动”。
但据芝商所(CME)的FedWatch工具,交易员们认为美联储9月降息的可能性已超过70%,较一天前的约六成概率进一步提升了一成。
同时,互换市场定价显示,美联储年内有90%的可能降息两次,这一读数在5月底时仅为47%。
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变化,在美债收益率的走势上体现得尤其明显。素有“全球资产定价之锚”之称的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连续5个交易日遭遇重挫。
高盛交易员Cosimo Codacci-Pisanelli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美联储近期降息前景更有可能是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推动,而不是由于通胀的下滑。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固定收益投资组合经理Kelsey Berro也认为,美联储下一步的举措很可能将是为了保护劳动力市场,而不再是为了对抗通胀。
最新公布的5月ADP就业报告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紧张状况有所缓解,这可能会推动美联储提前开始启动降息周期。
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职位空缺和劳动力流动调查(JOLTS)结果显示,2024年4月末职位空缺数量录得805.9万,为2021年3月以来新低,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的837万。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