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也说“屈人”之道 孙贵颂 2024年06月14日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大军事家孙武,早在2500多年前提出的这个关于战争的论述,得到了古今中外除了战争狂人的所有军事家的首肯,说明它是个绝对的好主意。

时至今日,孙子与孙子兵法的研究由兵法而政治,由军界而商界,广泛而深入。“屈人之兵”是用兵,是打仗;而不用兵不打仗而“屈人”呢?那就脱离了战争轨道,比如现实生活中的一般民众,以“兵”而“屈人”者已不多见,因为早已告别了冷兵器时代,比拳头不如比笔头,何况法治社会,刀具管制又十分严格,动不动就想“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既不明智也被禁止。而以“不战”而“屈人”者,则与进步的时代合辙押韵。所以研究一下当今的“屈人”之道,就有了实际意义。

在有些地方,人很多但饭碗不多、岗位不少但好岗位较少,这就有了矛盾。谁都想捧金饭碗——比如那个旱涝保收的公务员,大家拼命往上挤,谁都不想端泥饭碗——比如那些“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驴多”的工种和职业。因此就出现了所谓竞争。有竞争就有强大与弱小之分,有聪明与愚笨之别,有胜利与失败之果。一人战胜另一人、一方打败另一方,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怎样“屈人”却大有学问和门道。

有的靠真本事。这种人吃苦能干,努力奋斗,认真做事,本分为人。以自己的成绩和汗水,赢得同事的信服。被重奖了、重用了或提拔了,大家服气的多,抱怨的少。

有的靠耍阴谋诡计。这种人没本事,或者也有本事,但本事不大,又怕同事比他的本事更大,于是就走旁门左道,像比武一样,本来应当刀对刀枪对枪,但他却剑走偏锋,使用暗器,给人家黑的吃;像考试一样,别人都循规蹈矩,照章办事,他却偷偷摸摸做手脚。最后,虽然付出的没有他人多,但得到的却比人家的多,流的汗比人家少,而划拉到手的果实却不少。而那些与他竞争的失败者,输了还不知输在什么地方,自叹命运不济、苍天无珠。

有的靠溜须拍马。这种人以吹牛皮、拍马屁来赢得信任,脸皮厚到不要脸的程度。自古以来官场就是涌现此类人物的丰产田。因为晋升、提拔或重用不是靠成绩、能力与水平,而往往是由某个领导或某几个领导的印象、感觉来决定拍板,这样的制度背景下“造就”出马屁精,是必然的。

有的靠请客送礼。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舍得舍得,有舍才能得。有些人,虽然没有背景没有靠山没有本事,整个一“三无产品”,可是还不甘寂寞,不甘落后,不甘示弱,还想得头名状元,还想当一把手。当不上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也将就;当不上正职,副职也凑合;当不上掌握实权的领导职务,弄个享受领导待遇的职务也是种安慰。但这一切都不是现成的,要想让生米做成熟饭,还得经过一道“添水加薪”的步骤。在有些地方的官场上,这“水”是油水,这“薪”是薪金。只有将油水与薪金孝敬对了地方、奉献准了人,那个领导干部的“指标”才能淋到你的头上。而那些不跑不送的人,“还有一定差距,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吧”。

行动受制于思想。条条大道通罗马,“屈人”的办法万万千。当代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竞争的社会,但也是一个公平的社会,一个公开的社会。人在走向目标的过程中,所用手段五花八门,但如果归一下类的话,也只有合理与不合理、正当与不正当、靠别人与靠自己等几种。可以用他人的血来染红顶子,可以流自己的汗去登成功山。选择是你的自由,评价可就由不得你了。以德才取胜,赢得光明磊落,光荣,人们也心服口服;若使阴招“屈人”,没准会被唾沫星淹死,可耻;做得出格,纪法也不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