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记者在豫鲁采访,发现生产车间,鸭肠随意堆放在地上,清洗地面的脏水混在鸭肠中,工人直接用脚踩洗鹅肠,甚至还有工人将从污水中捞出的死鸭再次送回车间。记者联系两地多个监管部门后,马上接到涉事企业电话,此前记者从未用该号码与涉事企业进行联系。山东涉事公司负责人称,号码是政府部门“李主任”给的。
短评:从报道看,进行舆论监督采访的记者被政府部门的“李主任”给出卖了。本应为人民服务的“李主任”,为什么要出卖为人民鼓与呼的记者呢?因为“李主任”是无良企业打入政府内部的“卧底”。他披着人民公仆的外衣,却干着保护违法企业、损害人民利益的勾当。这种内奸式的假公仆不离开政府,记者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没有保障。违法企业要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其保护伞“李主任”式的内奸不被连根拔起,记者还敢监督吗?人民群众还能放心就餐吗?山东有关方面彻查此案,拔出萝卜带出泥,除恶务尽,方能让人民放心!
据《工人日报》报道,当前,各地校园招聘火热进行,很多企业在招聘中除设置笔试、面试外,还要求求职者做性格测试,不少人因测试结果不合格错失心仪岗位。
短评:无论是考试还是考核,要最大程度地追求公平公正,就应当在测试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主观评价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性格,是不可量化评价的。怎样才算内向?怎样就算外向?每个人对此把握的尺度是不一样的,很难作出准确公平的判断。评价一个人性格是否适应其所报考的岗位,最好的办法还是将其放在岗位上,让工作实绩来说明其性格的岗位适应性。劳动法所规定的试用期,足以解决性格的岗位适应性问题。为什么有的单位在招人时还要进行所谓的性格测试呢?因为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试结果,有时连用人单位自己也不能实现其“萝卜招聘”的目的,加入一项性格测试,便可以“莫须有”的借口,把成绩优秀的应聘者拒之门外,把自己的关系户照顾进来。如无职业特殊需要,性格测试可休矣。
据新华社报道,6月16日晚,河南省平顶山市“6·15事件”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称,15日22时许,一辆轻型厢式冷藏货车违规乘人导致车厢内8人窒息昏迷,经120急救人员抢救无效,截至16日3时,8人全部遇难。通报称,货车司机和相关责任人已被控制。据知情人透露,遇难乘客都是在附近牛肉厂上班的员工,涉事冷藏货车之前也拉过人并未出过事,而在遇难乘客家属看来,该车经常被作为“通勤车”使用。
短评:货运机动车不得载客,这在道路交通法中有明确规定。该法同时规定,在城市道路上,货运机动车在留有安全位置的情况下,车厢内可以附载临时作业人员1人至5人。载人的前提是安全有保障,且临时。此次出事的冷藏式货车,载人时既无安全措施,也不是临时,而是作为通勤车用的。这一切都为事故埋下了必然发生的因素。有了前车之覆,其他地方是不是也该马上对货运车载人情况进行检查?不等亡羊便补牢,上上策也。
近日,一家网店负责人称,黑龙江一学校多名学生购买其店铺400多条裙子,穿过之后被集体申请退货退款。目前,该校称确实存在这一情况,已批评教育涉事学生,并安排专人向商家致歉,商议解决措施。
短评:“七天无理由退货”的确是消费者的一项权利,但是,若将此权利绝对化,便是对道德与法律的误解。诚信是民事行为必须遵守的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法律、道德同样不允许买家滥用“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权利损害卖家权益。“七天无理由退货”以不影响卖家二次销售为前提。多名学生买400多条裙子,穿过之后集体要求退货退款,此种失德的侵权行为若得逞,不仅对卖家是一种伤害,这些学生也可能因此把人生之路越走越歪。学校对涉事学生及时批评教育,其实是把这些迷途的孩子拉回遵德守法的正路,尽到了育人之责,当赞!
据澎湃新闻报道,“客家第一祠”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官田李氏大宗祠受特大暴雨袭击,发生大面积坍塌。据了解,大面积坍塌发生于6月16日凌晨,位于宗祠两侧的客厅,大部分面积都坍塌损毁。目前现场已被保护起来,不让他人靠近,不少文物仍掩埋在坍塌的建筑物内。官田李氏大宗祠始建于1836年,是福建省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宗祠。2013年3月5日,官田李氏大宗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样一座“国宝级”的文保单位,在一场暴雨中遭受重创,着实令人痛惜。
短评:雨季防灾,人们想到的多是防洪水,防泥石流,防道路积水,对古建筑保护往往不会给予特别安排。纵然有关部门会发文件,提要求,但具体保护责任单位因为年年雨季古建筑均能度汛无恙,便会放松警惕,一旦出现事故,悔之晚矣。平时做好古建筑的日常保护,汛期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强措施,才能确保安全。“客家第一祠”在雨中坍塌了,但愿其他地方的古建筑不步其后尘,这要靠保护单位的责任意识与措施落实。
据上观新闻报道,近几年,大学生对于“校园跑”的提及频率大有赶超“体测”之势。“校园跑”指学生需通过高校指定的App完成跑步打卡,一学期需要达到规定次数和距离。目前,全国已有高校将“校园跑”与学生期末体育成绩挂钩。有学生称:“学期一旦过了11周,就要一手抓结课作业、一手抓校园跑、一手抓四六级……”校园代跑生意悄然兴起。
短评:对花钱买“校园跑”记录的行为若听之任之,将使花钱者误认为钱可买到一切,在拜金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问题的另一面是,若对收钱代跑者不闻不问,便会让挣这份钱的学生认为一切皆可交易,渐渐迷失底线。“校园跑”本应增进大学生的健康,没想到却被铜臭污染了,这不得不让人警醒:在市场环境下,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与法律边界感,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