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高考分数即将出炉,你的专业怎么选? “高考志愿填报”心理锦囊请收好 2024年06月22日

宋佳为考生提供咨询服务。

扫一扫 看新闻

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

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成了考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那么理想与现实、兴趣与就业,谁前谁后,孰轻孰重呢?这道必答的“选择题”,对很多考生和家长来说,回答的难度不亚于高考。

学会选择,也是人生的必修课。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浙江品智生涯工作室生涯规划师宋佳表示,高考志愿选报,心态很重要,方法也很重要。在填志愿时,除了掌握“冲、稳、守”等技术层面的技巧之外,考生需要摆正心态,从容填报,家长们也要在心理层面与考生就填报志愿等事项进行有效沟通,避免矛盾。

高考填志愿,到底听谁的?

高考结束了,可填报志愿的“战役”也很艰难,这么多学校,怎样才能找到最匹配的?对于许多考生家长而言,简直是一头雾水。

去年高考成绩公布后,陈女士(化名)一家因为给女儿填报志愿的事,掀起一场家庭风波。

“我的女儿是一个挺有主见的孩子,高考结束后,她不像别的考生那样,要不睡懒觉,要不吃喝玩乐,而是一直宅在家里,开始重温中国四大名著。她说,看完四大名著,还要看其他小说和人物传记。”陈女士说,在她的印象里,女儿要比其他同龄孩子懂事早,学习主动性和能力都很强,从来不会因为作业、考试让家长操半点心。从上小学开始,她就成了其他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为人善良、真诚,一家人都以女儿为荣。

进入高三后,女儿学习成绩依然稳定。高考成绩出来,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上一所国内的重点大学没啥问题,只是在专业选择上犯了难。“我的公公婆婆是老一辈医务工作者,他们将一生都奉献在医疗岗位上,他们希望孙女能继承他们的衣钵去学医。我的爸爸妈妈则希望外孙女将来能从事律师行业,成为一位律政佳人。”陈女士说,自己和老公都不赞成女儿选择医学和司法专业,毕竟这两条路都不好走,不仅需要一流的学识,还要有高超的胆识,更要有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在他们看来,女孩子将来学成后能找到一份稳定且不那么辛苦的工作,然后找个志同道合的人嫁了,就是最好的安排。为此,双方老人跟夫妻俩闹得不开心。

“填报志愿的那几天,女儿也很纠结,她是一个挺在乎别人感受的孩子,同时又是一个有自己目标和追求的孩子。长辈们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给了她建议,我们知道她很难,但这都是成长必须面对的。”陈女士说,最后女儿填报了她自己最喜欢的师范专业,并被顺利录取,她觉得,当老师能教书育人,实现自我价值。

热爱和就业,哪个更重要?

对考生而言,填写高考志愿,这不仅仅是对过去十二年学习成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人生方向的一次重大规划。高考成绩即将揭晓,如何填报志愿?张悦(化名)内心充满了纠结与挣扎。

高考结束后,张悦并没有松懈下来,每天醒来就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的是厚厚的《高考志愿指南》和一叠从各大高校寄来的宣传册。考完后,她估算了一下分数,应该和平常模拟的成绩差不多,虽然上不了一本,但是本科应该可以填报。随之而来的问题,热爱和就业,哪个更重要?

近年来,“大数据科学”“心理学”等专业炙手可热,媒体不断报道这些领域人才的高薪与广阔前景。张悦的亲戚朋友中也不乏这样的声音:“选专业就得选热门的,将来好找工作,薪资还高。”受此影响,张悦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这些看似前途无量的专业上。

而在张悦内心深处,却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她自小就喜欢阅读和写作,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一名作家或编辑。但在现实的压力下,她开始质疑自己的梦想是否过于理想化,担心选择了文学专业会面临就业难的困境。每当夜深人静时,张悦会反复翻看那些热门专业的介绍资料,同时内心却有一股难以名状的空虚感,因为她知道那并不是自己真正热爱的方向。

“这段时间,爸妈总是在饭桌上讨论哪个专业就业率高,哪个学校名气大,这些建议虽然实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我的迷茫。”张悦说,她开始怀疑,是否真有那么一条既符合父母期望又能让自己热爱的道路。

确定志愿方向为什么这么难?

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之一,选择志愿方向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然而,许多人在这一过程中感到迷茫和困惑,无法确定自己的志愿方向。究竟为什么呢?

宋佳解释,这份迷茫困惑在高中生群体中是非常普遍的,甚至有不少大学生都未必清楚自己要什么,只是按部就班地升学。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应试教育的功利性,以及外部庞杂的信息、父母的大包大揽等。有机会不妨去浙江大学门口,看看竺可桢老校长留给浙大学子的两个问题:“来浙大做什么?毕业以后做怎样的人?”也许我们也可以问问自己,我们要做什么,以后要做怎样的人。

“个人因素如个人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等也会影响志愿方向的选择。”宋佳说,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认识不清,或者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价值观,那么确定志愿方向就会变得困难。此外,面对未来,许多人会感到压力和焦虑。这种情绪状态可能会影响你做出明智的决策,使你更加不确定自己的志愿方向。

咨询师观点

志愿填报,毫无方向怎么办?

在宋佳工作室,城市、学校、专业、文理方向、就业趋势等是考生前来咨询的关键词。

“填写志愿时,学校和专业都是重要的,这毋庸置疑。但什么时候专业优先,什么时候学校优先,我们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宋佳说,对于有继续深造实力和需求的同学来说,可以适当的院校优先,选择相对分数略低的基础性专业(大多数情况下一些热门的应用型专业分数都偏高),将规划的战线拉长,在以后深造时期转方向。部分对专业不那么明确的考生,此方向可在目标选择上有一点缓冲。

而对于本科毕业后就准备就业的同学来说,选择一个容易就业的专业可能更重要。具体来说,倘若成绩并不十分理想,在特控线之下的考生,个人建议选择一些大众性专业,避免冷门专业。

当然,在专业院校之外,还有城市的选择。宋佳建议各位同学,在考虑城市是否经济发达、生活环境是否适宜之外,还有一些影响就业的因素,比如产业集群,秋招、春招的企业和岗位等情况。

采访中,宋佳提到,很多家长在为孩子参谋志愿时,都会考虑到未来的就业,但往往会忽略孩子本身的特质适合做什么。比如孩子擅长沟通表达但做事缺乏耐心,若给他选个建筑设计或者财务会计专业,反而不利于发挥自身优势,而且用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执行这个选择,可能专业没学太好,沟通表达的能力也退化了。父母的出发点没错,但未来是变化的,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能保证当初的打算能一帆风顺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可能中道受阻。

那就该听孩子的吗?宋佳建议,家长要做到与孩子充分沟通和商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当然,孩子在考虑问题上有很多不足,家长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提供一些社会资源,提供过来人总结的人生经验,若没有选好,也能为孩子再次积极向上面对人生增加底气。耐心沟通,不要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