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考试铃声落下,漫长的暑假正式开启。对于孩子而言,内心应该特别开心,终于迎来了暑假;可对于父母而言,就没有那么开心了。
孩子放假,意味着全天时间都待在家里。对于父母来说,假期看娃是头等大事,谁来看?怎么看?都让人头疼。
很多父母忙着工作,只能选择把娃丢给老人带。要么把孩子送回老家,要么把老人接到家里照顾,不管是哪种方式,假期带娃的任务,都到了老人身上。
近日,在市妇联“家事和姐”工作室内,一位略显疲惫的奶奶缓缓道出心中的苦楚:“前两天,家里因为孙子玩手机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现在的孩子,对电子产品真是痴迷。我孙子才上小学,就整天吵着要玩手机游戏。他妈妈担心影响学习,不肯给,可孩子哪里听得进去。那天,他妈妈坚持原则,没答应他的要求,他就开始撒泼打滚,后来发展到动手抢手机,还对他妈妈动粗,拽着妈妈的胳膊,硬生生把她从床上拖了下来。我在旁边看着,急得不行,连忙上去劝阻,没想到孙子连我也一起怪上了,说是我们大人都没本事管好他。那一刻,我真是心寒又无力。”
“家事和姐”工作人员耐心倾听,尽力给予安慰:“这种情况确实让人头疼。孩子的教育问题,特别是涉及隔代教育,往往更为复杂。您看,是否可以尝试家庭会议的方式,大家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讨论制定一些规则,比如规定每天玩手机的时间,以及违反规则的后果?同时,引导孩子学会尊重和理解父母的辛苦,培养他的同理心。”
奶奶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但我怕他们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管,我一个老人,说多了又怕孙子反感,反而疏远了我。”
隔代带娃,避不开的挑战就是生活习惯和养育理念的冲突。在“家事和姐”调解的个案中,王女士(化名)的案例令调解员印象深刻。
“我女儿才9岁,医院确诊她性早熟,得知这一情况后,我整夜整夜地睡不好觉。我知道爷爷奶奶疼爱孙女,但她毕竟还是个孩子,不能对孩子予取予求,这样的溺爱只会害了她!”王女士无奈道。
王女士夫妻俩常年在外地经商,家庭条件优渥,女儿自幼由爷爷奶奶抚养。二老对孙女溺爱有加,孩子想要什么基本满足,物质上可以说是毫不吝啬。然而,这样的溺爱却让王女士忧心忡忡,比如放学后孩子频繁食用的油炸快餐,不仅不利于健康,更可能加剧其生理变化。
当王女士把医生的诊断告知公公婆婆时,他们却不以为然,认为孩子成长自有其规律。“你们年轻人总是忙,孩子是我们一手带大的,她健健康康的,哪里有什么问题?我们那一代人,哪有这么多讲究,不一样长大成人?”一听儿媳妇想把孙女带走,王女士的公公情绪颇为激动。面对这种态度,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担心继续这样放任,会对女儿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无奈,王女士只好连哄带骗地做通了女儿的思想工作,答应离开爷爷奶奶,跟随爸爸妈妈去外地学习生活。当王女士把这个消息通知公公婆婆时,家里立马炸开了锅,两位老人急得团团转,连哭带骂地说她这么做就是要隔断他们祖孙间的血脉情,指责她大逆不道。
面对父母的施压,原本跟王女士站在同一阵营的老公,也有些倒戈,“他觉得我这么做太残忍了,说毕竟女儿还那么小,老人也心疼孩子,他们一直生活在一起,感情肯定特别深。”一时间,王女士好像背负起了重重的良心债,但女儿的成长只有一次,她想坚持自己的决定。
◎记者手记>>>
随着暑假的开启,家庭中关于孩子教育与照顾的议题再次成为焦点,特别是对于那些依靠隔代教育的家庭,问题尤为突出。案例中的祖辈们虽然倾注了满满的爱意,但他们的教育方式、生活习惯与年轻父母的理念往往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家庭矛盾与挑战。
首先,隔代教育中的溺爱现象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祖辈们出于补偿心理或是传统观念,往往对孩子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这不仅可能导致孩子身体健康问题,如案例中9岁女孩的性早熟,还可能滋生孩子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
其次,电子产品使用管理成为现代家庭教育的新难题。案例中孙子对手机游戏的过度迷恋,映射出家庭规则设定的重要性。通过家庭会议共同制定合理使用电子设备的规则,既是对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也是家庭成员之间沟通与理解的体现。教育孩子理解规则背后的原因,培养同理心,是解决此类冲突的关键。
解决之道在于沟通与妥协,同时也需要创新的家庭教育模式。正如“家事和姐”工作人员建议,通过家庭会议的形式,建立统一的教育规则,明确各自的角色与责任,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尝试。此外,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尤其对祖辈经验和父母责任的平衡考虑,是构建和谐家庭教育环境的关键。
总之,隔代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蕴含着亲情的温暖,也潜藏着教育的难题。通过加强家庭内部的沟通与协调,引入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平衡好爱与规矩,才能让隔代教育为孩子健康成长助力,而不是阻力。这个过程中,每一代人的努力与牺牲都值得被看见和尊重,因为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共同为下一代成长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