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义乌昔日“箱包女王”,年逾花甲再创业 “包”进人间百味 蒸腾不竭希望 2024年07月11日

邵宝玲在为食客打包包子

▢ 全媒体记者 吴峰宇 见习记者 陈秋池 实习生 马娇婷 文/图

揉面、擀面、挑馅儿、包馅儿、摆入蒸屉,一气呵成,静待喷香的包子出炉……日前,当记者走进位于义乌金融商务区的宝玲姐包子铺采访时,邵宝玲正在厨房忙活着。很难想象,这位63岁的老阿姐曾是义乌商界知名的女强人,一手创办的箱包企业,高峰时年销售额数亿元,被业内称为“箱包女王”。

都说六十花甲,你想象中的60多岁生活是怎样的?是与三五好友在院中下棋,或是牵着老伴漫步夕阳,抑或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但,人生境遇各不相同。曾经的“箱包女王”邵宝玲没有选择躺平,而是鼓足干劲再次创业。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的旅途,这句话用在邵宝玲身上很是贴切。2014年前后,邵宝玲的企业因担保陷入资金困局,昔日的辉煌覆灭,还欠下了巨额债务。随即,企业破产、工厂关闭等一系列重创接踵而至,皱纹与白发如洪水猛兽般快速侵蚀着她,瞬间就苍老了许多。

巨大的落差,使得邵宝玲的精神状态处于崩溃边缘。在亲友的鼓励与支持下,凭着坚韧的意志,邵宝玲总算熬过了那段难挨的日子。这段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让她从中反思和收获,如今又找到了新方向。2022年,61岁的邵宝玲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重燃炉灶卖包子,又一次创业再出发。

永不服输 另起炉灶卖包子

“小心点,这里(后厨)有点滑,等会儿我出来聊,你们先喝一碗义乌的核桃酒糟。”邵宝玲很是客气地说,“感谢媒体的关注,专访(我)视频发出后,有8000多人留言,点赞超过10万+,都是加油鼓劲的话语,我心里满是感动”。

在义乌,邵宝玲有过不少采访报道,记录她过去的辉煌:1986年创立义乌市东方装潢有限公司,成为义乌商海中第一批“万元户”;2002年,筹建了某箱包企业,高峰时年销售额数亿元,成为国内箱包业的龙头企业。变故发生在2014年前后。邵宝玲的工厂因为担保陷入资金困局,短短几年内让昔日的辉煌彻底覆灭,还欠下了巨额债务。此后的几年里,企业破产、工厂关闭等一系列重创接踵而至,让邵宝玲的人生跌入谷底。

“我尽全力挽救企业,一宿一宿地睡不着,只能靠服用安眠药入睡。白天就喝咖啡提神。”试想一下,在这种紧张压力之下,钢铁般的身体也会垮掉。邵宝玲的身体每况愈下,抑郁症、不宁腿症等疾病接踵而至,企业也最终在2022年初宣告破产。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用邵宝玲的话来说,当时跳楼的心都有了,但每每想到亲友的鼓励、债权人的宽容,她深知要好好生活,并竭尽全力去还债。

于是,东山再起的念头逐渐在邵宝玲心头萌芽。

在经历过沉沦、迷茫、绝望后,几个好姐妹的到访点燃了新希望。“当时,好姐妹来家里,我就做包子、面条招待。她们说味道不错,非常好吃。我就有了开包子铺的想法,她们非常支持。”2022年,在大家伙的帮衬下,“宝玲姐”包子铺在义乌绣湖里商业中心开业后,每日里客流不息。大家伙感叹:宝玲姐又回来啦!

小生意有了小起色,在之后的拼搏岁月中,邵宝玲的家人亲友也主动加入包子铺共同打拼。凭借扎实的口碑,邵宝玲的包子铺陆续开出了分店——2024年5月,位于义乌金融商务区的第三家店开业啦。

勇敢前行 卖包子也要创品牌

开了包子铺后,邵宝玲的心境变化很大,开始有了越来越多与普通奋斗者之间的共鸣,对他们的劳碌奔波感同身受,也使得她更加懂得了小生意背后的价值。顾客每一次心满意足的认可,都如同涓涓细流,不断滋润着那颗从谷底艰难向上攀登的心。

“我妈妈之前在供销社食堂掌勺,她做的面食在四邻八方很有名气。尤其是在城西、上溪及金华傅村一带,邵家包子和芝芝拉面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美食。”邵宝玲回忆道,在义乌商品经济萌芽的时候,母亲就凭着好手艺开店致富。这期间,她除了习得了母亲的好手艺外,母亲刻苦勤奋、乐善好施的品德也影响了她此后的创业人生。

一笼包子,包罗万象,包进人间百味。在邵宝玲看来,做包子、做拉面、做快餐都是小生意,但背后也有大市场,只要深耕也能做成大企业、大品牌。“义乌商人的骨子里流淌着不服输的血液,一切打拼只为浴火重生,义乌人善于捕捉商机创造美好生活。”邵宝玲认为,产品永远是核心要素,决定食品品质的关键是“好食材+好配方”。

“卖包子是一门留住回头客的生意,没有过硬的品质一切空谈。”邵宝玲坦言,因为从小的耳闻目睹,做出传统美味的包子并不困难,难的是要在讲求包子口味的基础上,将包子制作流程统一化、标准化,这样才能保证始终如一的品质。经过一次次食材的精选、调味的配比、上蒸时间的计算,以及不同人群的品尝反馈,邵宝玲创作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配方与制作流程。于是,开新的包子铺有了底气,把“宝玲姐”包子做成一个品牌有了信心。

曾经,邵宝玲一次次踏准了时代的节拍,赚到了人生一桶金又一桶金。而今,不管前路如何,她不甘沉沦、勇于拼搏的斗志已经赢了大半。

敢于承担 卖包子也要还债

卖包子还债?或许你听到这句话,会觉得不可思议。面对记者的提问,邵宝玲思索了片刻:“卖包子还债看起来很遥远,但目标一定要有,每一次新的尝试和突破,都能距离目标更近一点。”

“我相信,做包子一样可以做到上市!”邵宝玲说,即便新店现在有了10多个员工,但她每天依然忙个不停,最多时一天要做上千个包子。为了保证口感、品质,她始终亲力亲为。起初,丈夫一直在店里帮她打打杂,如今他还在义乌乡下拾掇了一个养殖场,为包子铺提供新鲜食材。

记者品尝了店里卖的包子,味道鲜美,分量十足,很多食客都是冲着宝玲姐的厨艺来的。采访时,记者遇到了正在就餐的楼先生,他说,宝玲姐做的包子分量足、味道好,尤其是梅干菜肉馅儿的包子,很像小时候外婆腌制的那种味道。

不久前,邵宝玲卖包子还债的视频通过媒体矩阵在网上持续引发关注,短时间内就收获了超1亿次的播放,以及无数的网友点赞与鼓励。“很多人看到视频后,无论是老朋友还是新朋友,都来鼓励我、关心我,我无以言表,唯有感恩、感谢、感激。”言语间,邵宝玲几度哽咽。

人生在世,难免潮起潮落。就像歌里唱的,“心若在,梦就在,不过是从头再来……”和挫折和解,从过往走出,不是不能输,但就是不服输,重新从谷底艰难向上攀爬的邵宝玲,无论是做箱包还是卖包子,支撑她的正是义乌人永不言败的信念与豪情。

采访札记:

烧不死的鸟才是凤凰

“鸡毛很轻,但只要有点风,就能把它吹上天”这句话是前几年的热播剧《鸡毛飞上天》的经典台词。曾经改革开放的春风,造就了“箱包女王”邵宝玲。这位昔日资产过亿、风光无限的老阿姐,在经历企业破产、工厂关闭、罹患疾病等一系列变故后,她毅然决然地重拾锅铲,以包子、拉面为起点,再次走上创业路。

人生能有几回合?肯定不止一回合。经过这样的大起大落,很多人可能会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弃。但义乌可是“鸡毛也能飞上天”的地方,这里的人们手摇拨浪鼓、肩挑“货郎担”,起早摸黑、走南闯北,义利并举、积少成多,脚踏实地,有一股“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的韧劲。邵宝玲将这份不屈的精神融入微小的行动中,在负债累累的困境下,她从最不起眼的包子做起,一元两元地赚取劳动果实,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目标虽远,行则将至”的信念。

从做箱包到卖包子,人生难免潮起潮落。虽然只是一家小吃铺,邵宝玲却通过股本构成、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希望成为行业标杆。“烧不死的鸟才是凤凰”,于人于物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