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七夕,来听听“红宝石”的爱情故事 2024年08月10日

岁月悠悠,时光荏苒。1984年的那个春天,郑阿姨(化名)与她的爱人明松(化名)走进婚姻殿堂。从青丝到白发,从贫穷到富裕,他们的爱情之路并不平坦,却也因此更加珍贵。听闻市婚姻登记中心搬了新址,恰逢七夕将至,夫妻俩来到市婚姻登记中心,补办结婚证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纪念自己的红宝石婚(结婚40周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由恋爱并不多见,很多年轻人都是听从媒妁之言,在邂逅爱情之前便组建了家庭,过起了平淡的生活。郑阿姨却与他人不同,坚决拒绝了父母包办的婚姻,直到遇见了明松——一个朴实无华却温暖如春的男人。两人相识,是单位同事介绍的,明松对她一见钟情,但那个时代的人都比较保守,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默默地陪伴和支持。

“我们都是单位上班的工人,每天下班时,我都能在单位门口见到明松的身影,他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地跟在身后护送我回家。”郑阿姨说,不久之后,她带着明松回家,介绍给父母认识。明松的诚实与勤劳很快赢得了两位老人的好感,几次登门拜访,二老就认准了这个未来女婿,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拿出来招待明松。明松也深受感动,自此之后,他经常到郑阿姨家帮忙,无论是去田里干农活,还是家里做家务,他都十分勤快。

很快,郑阿姨与明松登记结婚,没有豪华的婚礼,只是两家亲戚一起吃了顿饭。婚后,两人住进了明松仅有二十几平方米的员工宿舍。就这样,两人相濡以沫,互相慰藉。尽管每月收入不多,但他们依然尽力孝敬双方父母,过着清贫却幸福的生活。

婚后,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郑阿姨遭遇下岗。面对生活的压力,郑阿姨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出门摆地摊,做起小生意。明松也给予她最大的支持,每天下班后会赶来帮忙。那些年,他们互相扶持,共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看我每天摆摊,明松十分心疼,无论多累,下班后,他都会过来帮忙,有时候还会揣上一块热腾腾的烤地瓜或者一个煮鸡蛋,给我惊喜。”郑阿姨清晰记得,家里改善生活时,明松总把肉省给她和孩子吃,等妻儿都吃饱了,自己才把剩饭剩菜吃了。

随着时间推移,敢闯肯干的郑阿姨把小生意逐渐做大,家庭经济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他们不仅在国际商贸城拥有了自己的摊位,还先后在城区购置了两套宽敞的房子。孩子们也相继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如今,郑阿姨与明松已经儿孙满堂,享受着天伦之乐。

“时间过得真快,我和明松携手走过了40个春秋,因为生活的柴米油盐,我们有过争执,甚至闹到民政局办离婚,但最后还是拉着手回家了。”说到这里,郑阿姨眼里已噙满了泪水,“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我们都要好好的,不是吗?”

岁月流转,他们已经成为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郑阿姨的深情讲述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八个字变得更加具象,成为他们爱情中最为美好的注脚。

◎记者手记>>>

爱情可以在花前月下绽放,也能在平凡生活中得以坚守。它可以是热烈的誓言,也可以是无声的陪伴。爱情之所以能够展现出无穷的魅力,是因为它的表现形式多样而深刻,能够触动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正因为有爱情的存在,人类社会才能不断上演一幕幕动人的故事,世代相传。

爱情如同明媚的花朵,而婚姻则是花朵结出的果实。恋爱时期,男女双方能够体验爱情带来的幸福与甜蜜。然而,步入婚姻后,这份感情是否能够持续成长,最终结出硕果,不仅取决于两人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彼此间不断地理解和支持。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会遇到风风雨雨,甚至产生争执与分歧。但正是这些短暂的不愉快,让双方更加珍惜对方的好,更加明白彼此的重要性。

真正的爱情,是能够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在平淡中发现美好。它不求物质上的富足,只愿心灵相通,共度人生。正如郑阿姨与明松的故事一样,无论生活如何变迁,始终能够牵着手,一起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他们的爱情,就像是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醇厚,越久越珍贵。

在爱情与婚姻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学会珍惜与包容。当面临挑战时,携手共渡难关,共同成长。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拥有一切,而是在于能够与所爱之人一同经历生活的点点滴滴,共同创造属于两人的美好回忆。无论是风雨交加的日子,还是阳光灿烂的时刻,只要彼此心中有爱,就能携手走过每一个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