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童年时期,就听过吴刚伐桂的传说:吴刚犯了天条,被遣到月宫砍伐桂树,但桂树随砍随合。天帝把这种周而复始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那个时候,笔者还年幼,尚不谙世事,觉得吴刚这人挺可怜的,每天要辛辛苦苦干同样一个活,而且永远也干不完,想想都害怕。
长大后,又读到一则西西弗斯推巨石的希腊神话,跟吴刚伐桂有些类似,说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他,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可那块巨石实在太沉重了,还没推到山顶就会滚落下去,每次都是前功尽弃。于是,西西弗斯不得不一直推着沉重的巨石,不得歇息。
读罢,觉得两者相比,西西弗斯比吴刚还可怜——吴刚砍桂树累了,随时可以停下来休息,反正那株桂树,斧头一抽出,就合上了,不去砍它,大不了让它合着嘛。可西西弗斯的情况不同,他往山上推巨石,中途没法停,只要一停下来休息,那巨石的重量压着自己双臂,就无比累人。
当时,就立马联想到了众生。窃以为,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成年之后的处境,跟吴刚和西西弗斯如出一辙,虽然没受到天帝或众神的惩罚,可迫于现实的压力,同样不得不永无休止地劳作着,只是有的可以像吴刚一样随时休息,有的则只能像西西弗斯那样长时间地劳累着。
然而,后来读了法国作家加缪的哲学著作《西西弗斯神话》,再去了解那个希腊神话,发现以前读的版本其实并不完整,后面的故事还有延续:“但终于有一天,西西弗斯在这种孤独、荒诞、绝望的生命过程中发现了新的意义。他沉醉在这种幸福当中,以至于再也感觉不到苦难了。”
至于那种“新的意义”,笔者读过的那个版本里是这样描绘的:“他看到了巨石在他的推动下散发出一种动感庞然的美妙,他与巨石的较量所碰撞出来的力量,像舞蹈一样优美。”这也就是说,西西弗斯在那件又苦又累的推巨石上山顶的苦役中,竟然意外体会到了一种滋味。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众神惩罚你推巨石,既然你没有能力抗拒,也等于说,你不得不推,那与其痛苦地推,不如从中找出点乐趣来。可是,现实的残酷在于,当西西弗斯不再把推巨石当作苦难时,诸神便不再让巨石从山顶滚落下来。这也意味着不停地推巨石,从原本的劳役,惩罚,变成了一种可以享受到某种乐趣的权利,但这种权利瞬间又被剥夺了。
再说吴刚伐桂的传说,笔者成年后在童年听到的基础上又陆续了解到了不少信息——月宫里除了吴刚和那株桂树,还有蟾蜍、兔和嫦娥。综上所述,我们不难作出判断:吴刚比起西西弗斯来,无疑显得惬意多了:一、他砍桂树没西西弗斯推巨石累;二、他身边还有绝世美女相伴。
这些倒还在其次,更为重要的是,笔者看到过的众多版本里,没一个表述过吴刚伐桂的态度。但是,在那些版本里,他又一直在伐桂,好像从未停歇过。他是否跟西西弗斯一样,面对现实已调整好了心态,不再将苦役当作惩罚,而视为一种习以为常的劳作,并以此为乐?
东西方的神话,在让主人公服苦役的安排上大同小异,但主人公面对苦役的反应又差异迥然:西西弗斯表露出了在苦役中寻找出来的快乐,而吴刚,似乎有意保持了沉默。是呀,假如他像西西弗斯那样,在无休止伐桂的过程中,透露出了一种幸福感,那一旦被天帝发觉,还能允许他继续伐桂吗?确实,当惩罚不再是一种苦难时,也就不存在惩罚了。并不把苦难真的留在心中,又不现于形色,这是不是吴刚的一种生存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