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林晓燕
本报讯 连日来,市执法局聚焦重点领域治理,持续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全力开展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据不完全统计,自该行动开展以来,该局已办理油烟领域违法案件120余起、扬尘领域违法案件130余起,处置违规焚烧秸秆、垃圾等违法行为50余起。
“清洗好”+“用起来”,
多流程规范油烟排放
正值用餐高峰,店内后厨热火朝天,油烟净化设施却形同虚设。执法队员在检查中发现该问题后,现场指出并督促店主当场整改。
这是近日发生在义亭镇某餐饮店内的一幕。从执法部门的检查情况来看,部分餐饮店依然存在油烟净化设施安装不规范、虽有设施但不启用、清洗维护不及时不彻底等问题。
为进一步规范餐饮行业油烟排放,执法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聚焦关键环节,从细处着手,进一步规范油烟排放。餐饮店开业前,执法队员上门提供合规指引服务,指导商家选择并安装符合规范的油烟净化装置。营业期间,执法队员在日常检查时会提醒商家开启净化设备并确保能正常使用,还会对商家有无按时清洗维护设备情况进行检查。
据执法队员介绍,按时清洗净化器中的滤网、清理电场,是确保净化功能能正常发挥的关键,要切实做到“清洗好”并且“用起来”。这样既是对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的保护,也是净化油烟、提升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
盯“出入”+管“途中”,
多举措抑制渣土扬尘
近段时间,持续高温天气给义乌带来了不小的“烤”验。在城区某项目工地现场,设置在工地围挡上的喷淋系统正喷着水雾,为工地降尘。
扬尘污染是当前影响空气质量提升的突出问题之一。在建工地作为主要源头之一,是执法监管的重点对象。除了督促其常态化做好洒水降尘工作外,市执法局各下属大队还按照“七个100%”的要求落实扬尘管控主体责任,配齐出入口冲洗设施,落实进出管理制度,减少扬尘的产生。
在紧盯在建工地“出入”源头管理的同时,执法队员还重点关注相关运输车辆在“途中”带泥上路、未平车运输、遗撒滴漏等现象,强化执法监管。为进一步规范运输行为,市执法局坚持高压严管,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检查,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错时执法、联合检查130余次。
“高空巡”+“地面查”,
多方位防控焚烧污染
“江东街道一路段发现浓烟预警,疑似焚烧垃圾,请立即前往处置……”日前,在收到街道指挥中心指派的任务后,执法队员迅速响应前往现场处置。
据悉,这起预警是通过“高空监控感知系统”抓拍识别出来的。随意焚烧废弃物会释放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影响空气质量,针对焚烧行为的管控,市执法局江东大队积极构建“空中”+“地面”的多方位防控网络。
利用空中优势,相关系统通过“高空探头”“无人机巡航”等科技手段,从空中及时发现焚烧行为,并将预警信息快速流转至地面。执法队员在日常巡查的基础上,实现对焚烧行为的快速响应及处置。在处置的同时,执法队员还积极同属地各部门合作,通过社交媒体、微信群、宣传栏、面对面宣教等方式,就随意焚烧的危害后果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传。
市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污染源特性,重点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强化执法力度,创新监管方式,进一步管控影响空气质量的违法行为,为打好空气质量提升攻坚战贡献执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