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义乌“陪伴类职业”兴起 潜藏多少文化动因 2024年08月20日

江湾早市的特色小吃

▢ 全媒体记者 左翠玉

实 习 生 吴婧娴 文/图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曾是一句感人的告白。但在当下,陪伴服务日益成为一种新型的就业方式和消费方式,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业态。《人民论坛》杂志曾发文报道: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35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8.70%的受访青年体验过陪伴式服务。而据有关报告预测,到2025年左右,陪伴经济的市场规模有可能达到四五百亿元规模。

“义乌陪逛,国际商贸城买买买易如反掌”“义乌跟拍,体验‘富士直出’的魅力”……近年来,陪逛、陪拍、陪驾、陪游等作为热门服务在各大社交平台兴起,并悄然席卷了乌伤大地。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佛堂老街、1970文创园等地,陪逛人、陪拍师等纷纷竞争上岗,成为当下义乌旅游业的一大现象。

业内人士认为,“陪伴类职业”的兴起集中反映了一些现代人的内在特质:社恐但渴望陪伴,追求自我呈现又惧怕审视,力求构建精致美好的生活与自我。连日来,记者通过线上互动与线下追踪,探寻这个新兴群体背后潜藏的文化动因。

充溢着

浓郁的传统文化

暑假期间,义乌再次迎来旅游旺季。

每当黄昏降临,漫步于佛堂古镇,就会看到“清汉女”和“留洋大小姐”在老街上有说有笑,“簪花少女”在大樟树下凹造型自拍,“人鱼公主”在义乌江边提灯起舞……这些游客的身边都有摄影师陪同,为他们在旅途中定格一个个美好瞬间。

“看这边!看这边!手再高一点,对喽,别动别动……”8月17日下午5点,记者路遇90后跟拍师小晨,随着咔咔咔的快门声,一张张“氛围感大片”诞生。

作为跟拍师,单单掌握精湛的摄影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拍照的间隙,小晨坦言,跟拍师主打全流程陪伴。拍摄前,要先与顾客沟通好想拍的风格和想做的造型,并在挑选衣服和妆造中提供建议。“开拍后,要选择合适的场景、光线和构图,还要指导顾客摆拍动作、调动顾客的情绪,这两者同样重要。”为此,他可下了不少功夫,“我平常爱看脱口秀,也爱和人聊天,以此来提高我的交流能力。也会在拍摄前看些笑话,以便调动顾客的情绪。”

尽管服装+妆造+跟拍的价格比只做妆造贵了一倍,但仍有不少顾客选择摄影师全程跟拍。“主要是能带来更好的体验和回忆。”来自河北的章小姐笑着说,“跟拍师很专业,也很有耐心。最重要的是,我不用P图,出片后直接能发朋友圈,多省力啊!还不用和男朋友因为丑照吵架,何乐而不为?”

继续沿着佛堂老街,走至伏虎桥附近,一路上能看到十几家旅拍店,几乎每一家店内都很热闹。

花陌集旅拍和橘子旅拍位于佛堂老街门头右边,店内人头攒动,却秩序井然。顾客们或站或坐,或挑选或欣赏,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和兴奋。

虽说是新兴职业,跟拍师却早已加入了“内卷”的大军。如何能在这一行业中脱颖而出?要想占得一席之地,拼的还是质量和服务。“我们一天最多要做20单左右,人多了质量就难以保证,于是就会提醒顾客改约别的时间。在整个跟拍过程中,员工都会特别注重顾客的感受,化妆不满意就重做,照片不满意就重拍。目前,我们还没遇到过退单的情况。”花陌集旅拍店店长林子介绍,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店里也会给妆造师、跟拍师做定期培训,培训内容比较全面。

当下,国风盛行。战国袍、马面裙、哈尼族服饰、苗寨服饰……跟拍的服装也不再拘泥于传统汉服,妆造也会根据服装作出改变,古装、民族风的造型很受年轻人的喜爱。

“今生簪花,来世漂亮。不是西双版纳去不起,而是大陈水上星光夜肆更具性价比。”网友“某人周”在网络平台发布了一组跟拍的身穿傣服、头戴簪花的美照,吸引了一众人的目光。

输入“跟拍”“义乌”等关键词,还会发现,在各社交平台发布的热帖里,充溢着浓郁的文化味。

“白天粉墙黛瓦,锦鲤欢游水中,夜晚雾气缭绕,仿佛误入仙境,令人恍若回到千年之前。蒲川水街无论什么时候来,它都有独特的味道。”网友“青春就在青春里”推荐了佛堂古镇的8个最佳拍摄景点,并对每一处的文化特色都不吝辞藻。

网友“义乌嗨妈阿雪吖”则对文艺古村——缸窑村推崇备至,“村以缸聚,名因窑来。这里窑火千年,古树参天,随处可见陶瓶瓦罐,我愿称之为‘小景德镇’。”除了古镇古村,网友“杰克特派”对老街老巷的烟火气情有独钟,“江湾早市可能是义乌市区最后的自发早市了,自家种的瓜果蔬菜新鲜,野生的鱼虾黄鳝美味,还有各种传统义乌特色小吃。在这个物质充沛的时代,对于年轻人来说,赶早市更像是一种时尚、一种对生活的致敬。”

彰显着

商业历史的魅力

“今年很流行的滴油戒指就在这边”“他们家这面墙是可以混批的”……这段时间,作为一名市场向导,90后瓜瓜十分忙碌,“客户一般都是提前一星期就预约好的。特忙的时候,我的微信步数超过两万,平时一天一万多步吧。”

在从事市场陪逛前,她是一个妥妥的“打工人”,曾就职于互联网公司和自媒体公司。去年,偶然发的一个义乌的帖子爆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涨了好几万粉丝。刚开始,她只是在周末回到义乌,带着一拨拨老同学、同事逛市场。今年清明节期间,她一口气带了五六个家庭、十几个人,才萌生了专职做市场向导的念头。

“几乎所有的顾客都会对义乌市场和文化历史感兴趣。说到鸡毛换糖,很多人也知道,他们大多看过电视剧《鸡毛飞上天》。我会在带团考察和游学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介绍义乌市场的发展情况,带他们看看各种品类,考察更多的商业模式。”即使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义乌人,瓜瓜也在陪逛的过程中不断刷新对市场的认知。

网友“阿七崽在义乌”则直言,选择在义乌陪逛是“兴趣相投”,她已带领来自世界各地的近千人考察过义乌市场。“我比较喜欢刷本,有时候帮一个姐妹找东西,都要刷上千家。这个过程跟游戏刷本一样的,挺有意思。陪姐妹逛市场,我也想让她们把所有的本都给刷完,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还有姐妹专门发朋友圈表扬我,还要为了我再来一次义乌,好开心啊!”她忍不住把自己这段经历分享给了粉丝。

新疆女孩莉娅曾三起三落创业,这段经历吸引了很多有类似想法的游客找她陪逛。在她看来,义乌是一个充满商机的城市。“曾有一个哈萨克族的二胎宝妈找到我,她想做中亚市场,咨询了我很多跨境电商的内容,后来一周就没消息了。没想到的是,她马上开始用双语拍起了短视频,就卖奶嘴。更没想到的是,竟然爆了!她很快链接了老板娘给她发货,分分钟拿到1000个奶嘴。短短7天就赚了3万!后台咨询500+。”

不只是陪逛市场,还能随时抛出一串知识点。随着短视频的兴盛,越来越多的陪逛人成长为“专家型向导”,从而被更多人看到、记住,成为链接义乌市场与商业文化传承的枢纽。

“商业游学整体以理论、考察、实操、资源链接相结合的设计……”网友“只讲真话的大厂小洋姐”是各大网络平台上“义乌商业游学”的红人。她称,“去年一年就累计10万粉,来义乌开启‘商业游学’赛道至今,已经举办了17期游学活动,服务过1000+朋友。游学者中,52%来自一线、新一线城市。”在“Walk business!行走的商机—义乌站”的热帖中,她回答了“商业游学,学什么?可以帮助你解决什么?与自己琢磨的区别?是怎样的形式?”等多个问题,详细介绍了这个新赛道的内容,并从效率、广度上解析了“义乌商业游学”的特色。

网友“透透”在经历了四天三晚的商业游学后,精辟地总结了几点收获,准备应用于实践。

“我相信,在未来几年内,‘专家型向导’会越来越多,地方文旅的上分浪潮也将继续,游客将是最大的受益者,收获更有趣、更具内涵的旅行。”对此,网友“起飞的小黑猪”期待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