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预期不但没有带来什么利好,反而让市场一片混乱。以往人民币开始强势,股市往往会有不差的表现,不说一飞冲天,起码相对稳定。
从7月初开始,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上涨区间,从7.3一路涨到7.13,一度突破了7.1。和人民币走势刚好相反,从7月初开始,上证指数从3000点一路跌到2850。一个涨,一个跌,时间轴完美对应,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为什么人民币涨、股市涨的经验失灵了?或许可以从人民币境外贷款的角度窥探人民币—美元套利交易的影响。
尽管规模不如日元—美元套利,但人民币同样存在万亿以上的套利体系,并且已经持续了两三年。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扭转这种交易,将会对现有交易带来巨大冲击,这是本轮人民币上涨和过去的最大区别。对套利交易的冲击,大约是本轮人民币涨、股市降的根本原因。
广发证券的研究显示,由于中国资本账户并未开放,缺乏直接观察资金流出的渠道,因此通过实物贸易顺差和外汇占款之间的差额,是判断资金流向的一个窗口。
2018年以来,我国实物贸易顺差占 GDP比例持续上升,但这一顺差,既未形成外汇占款的增长,也未增加国内外币存款规模。换句话说,贸易上赚的钱,去别的地方了。规模是多少?根据同花顺数据,2021年到2024年6月,未结汇的实物贸易、服务贸易反常增长、金融账户三个渠道分别流出4.2万亿元、4万亿元、6.9万亿元,合计流出超15万亿元。
15万亿,相当于同期国内社融增量的13%。几乎等于同期宽松的钱,被完全抵消。广发上述分析截止到2024年6月,也就是7月份全球震荡之前,依然在继续。
如果从7月份开始,持续了好几年的套利交易开始下降,引发的震荡会造成什么影响,没有太多的数据可做分析。从结果推断,因为套利波动造成亏损,需要临时拆借资金去弥补亏空,类似日本汇市和股市的情形。
也许有人会说,日本股市涨了那么多,国际投资者投资日元资产进行套利交易很正常,A股不仅没涨还跌,这不太合理。其实,从7月份以来,一直坚挺的红利股开始塌陷,成为指数下行的重要原因。除了银行,大多数红利股都没有过去强势,红利股积累了不少获利盘。看看神华等煤炭股的走势即可知道。
另外,过去很多资金在境外赚钱,当境外资产出现折损,这些投资者拆出境内已经获利的投资弥补境外投资,是一种正常操作,也许他们认为,未来境外的回报率还是高于国内,下跌只是一时的,通过资金拆借应付过眼前的困境即可。(当然,这都是推断,没有太多数据可以支撑。)
这些钱过去一直在境外赚钱,站在境外的角度看问题,对理解国内资金变动很有意义。从8月8日以来,纳斯达克指数回升超过10%,这是2023年11月以来最强上涨。标准普尔8天涨了8%,更是创下11年半以来最佳水平。这样的走势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期。
8月20日《华尔街见闻》报道,德意志银行的流动数据显示,在8月初市场波动期间大幅削减股票敞口的投资者,随着上周全球股市反弹,大幅增持了股票。德意志银行在周一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前一周投资者的持仓“大幅上涨,完全收复了之前的跌幅,现在又远高于平均水平”。
投资者大举回补资金,是美股如此强的原因,这些资金里,大概也会有来自中国的资金。
另外,目前日本股市基本回到了日本央行超预期加息之前的点位,这一波剧烈的波动被填平了。根据《日经中文网》的数据,在日本股市大幅波动期间,日本养老金信托国家队赚得盆满钵满,成为本轮股市下跌最大的赢家之一。
据日经中文网8月20日报道,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周末公布,8月第1周各投资部门的买卖动向显示,主要反映养老金动向的“信托银行”净买入现货股票2171亿日元。全周净买入额创出今年新高,增至上周的9倍。据野村证券的统计,从2024年6月底开始,日本年金公积金管理运用独立行政法人(GPIF),也就是日本养老金的主体,开始不断卖出日本股票,在日本股市大幅下跌之后,仓位开始大幅回升,精准的高抛低吸,让人感受到日本国家养老队感知本国银行政策的能力。
近期中国国家队也在积极布局,多数买入银行股。这造成了股市局部壮大、整体萎缩的景观,也许更多元化的投资策略,才有助于拉抬股市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