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秦桧选拔官员的标准 唐汇寅 2024年08月30日

秦桧进士及第,但还是忌讳别人比他强。他要培植亲信,又怕别人的才能超过自己,高洁之士不屑与之为伍,只能选用臭味相投者。

有个才学浅薄的小人物孙近,想依附秦桧,家人笑他痴心妄想。他不以为然:秦桧任人唯亲,嫉贤妒能,只要我忠心报效,他一定欢迎。我若有出众的才能和声望,他反而不会视为优点。眼前这样他才最放心。

为讨好秦桧,孙近总是率先拥护他的卖国主张,多次与人相争还被打伤。人家骂他秦桧死党,他拼命分辩:秦丞相智谋高远,我等小辈哪里体悟得到?他们不识大体,侮辱丞相,我实在看不过才仗义执言。

孙近号脉真准,秦桧看在眼里还不放心,还要检验他的忠诚度。回想靖康之难时,自己被俘后阖家平安南归,高宗心存疑虑不任用,只得携了重礼拜求宰相范宗尹,才逐渐升任副宰相。范宗尹把他当成知己,想劝阻高宗给百官晋升,私下请他附议。他明知此事触犯众怒,却拍胸保证万死不辞。次日上朝,范的提议遭到满朝文武反对,眼巴巴地期待秦桧支持,不料秦桧也投反对票,口气比谁都严厉,顿时赢得了群臣拥护和高宗赞许。范宗尹方知中了奸计,只好请辞让位。(《宋史·秦桧传》)现在,做贼的要防贼,自己也得防人算计。

秦桧挑了个机会,故意在朝堂上羞辱孙近:孙大人这副模样,才能再大,也不适合在朝堂陪伴圣上。您咋不尽快请辞?

一席话博得满堂喝彩。孙近却察言观色,认定这不过是测试,当场就打报告请辞。此前高宗提名几个副宰相人选,秦桧唯恐他们才能卓越,衬出自己无能,更怕他们争权,眼看孙近如此俯首帖耳,又竭力推荐他升任了副宰相,还向文武百官解释:“孙近为官不求进,任事不求功,皇上念其忠心为国,才下这道圣旨。我有这个得力助手,也深感欣慰。”(马树全译注《罗织经》148页,时代出版传媒有限公司、黄山书社2010版)

孙近自是感激涕零,从此紧跟秦桧不变心。

还有个声名狼藉的文人王次翁,也来巴结秦桧,多次被秦桧养子秦熹拒之门外。秦桧得知后,不仅申斥儿子,还亲自出门迎接安抚:你素不得志,日子过得很寒苦,做些不体面的事也无可指责。我举荐你,你可不要辜负我的厚望啊!

这话掏心掏肺,王次翁听了号啕大哭,连忙跪下叩头不已。见此贪鄙猥琐相,秦桧确认此人可用,亲自把他送到了门口。

秦熹劝秦桧:此人举止不端,受到人人责骂。您和他交往,不怕影响自己的声誉?秦桧笑道:我久掌大权,树敌太多,不多找些帮手,怎能长久制敌?他名声不佳,做事就会有所顾忌,这才是最好的帮手。

秦桧不嫌弃帮手品行差,只怕他德才兼备太完美。他极力推举王次翁,私下向王透风:大家都反对我提拔你,有朝一日他们联手对我,你该如何?王次翁指天誓日:我对相爷绝对誓死不二。

秦桧主和招来金国更大规模的入侵,爱国大臣群起声讨他的罪行。王次翁急主子之所急,私自去拜谒皇上,百般为秦桧开脱:以前国事无人主议,若事态稍变就换宰相,未必妥当。丞相一片忠心,我愿以人头作保,皇上万万不可上小人的当啊!

高宗担心先皇回来争宝座,也要利用秦桧阻止抗金。秦桧保住了相位,又提拔王次翁为副宰相,并借此告诫儿子:好人有好人的坏处,坏人有坏人的好处,名声这东西不值钱,做大事不能计较这些小东西。(同上115页)

秦桧选人用人不论德能勤绩,绝对忠诚是第一条,忠于他的小官也火箭般蹿升。此类无德无才之辈,名声不佳者遭人唾弃,庸碌无能者没人看得起,唯有依附于他,亦步亦趋。那些才华出众者不求人,不会表忠心,有本事也不得升迁,甚至遭排挤。

秦桧表面忠于皇上,暗中通过逆淘汰网罗党羽。尾大不掉,高宗也惧秦桧三分,上朝还别着一把短刀防身。秦桧费尽心机搞宰相终身制,终难逃一死。秦熹还妄想继承相位,高宗好容易松了一口气,岂能让其如愿?趁机免去秦家所有人的职务。(《宋史·秦桧传》)那批狐群狗党树倒猢狲散,忠诚再也不“绝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