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数据;其中也包括全国31省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体现的是一个地方老百姓的平均收入水平,反映其生活水平、福祉状况的主要指标,也为制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计算公式: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账补贴)/家庭人口,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以及转移净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
咱们来看下具体数据:平均值——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其中城镇居民28844元,农村居民11936元,农村居民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均快于城镇居民1.2~1.5个百分点,延续了2021年以来的“城乡差距稳步收窄”势头。按季节性规律,下半年收入通常占全年55%左右,市场预计全年有望突破4.4万元。
还有大家比较感兴趣的中位数,如果你的收入超过这个数值,也就意味着高于一半的人群。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8186元,同比名义增长了4.8%,是平均数的83.3%,“中间厚、两头薄”的特征增强,反映出中等收入群体扩容的积极信号(其中城镇居民25380元,农村居民10060元)。
从收入来源来看:工资性收入增长是支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工资性收入占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55%至57%。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为57.8%。简单来说,对于大部分打工人群,可支配收入的来源主要集中在工资性收入;如果是做买卖的,可支配收入就是在扣除一系列成本和其他支出后的净利润。
31个省份中,超过2万元的有11个省份。有9地超过21840元“国家线”:上海(46805元)、北京(45144元)、浙江(37813元)毫无悬念占据了前三甲,另外六省分别是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山东、重庆,前两者均超过了4.5万元。经济强省、强市,老百姓的腰包越鼓,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另外,收入高了消费也高,消费是最终需求,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动力。其中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309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2%(城镇居民17545元、农村居民9733元)。
那么钱都花在哪儿了呢?食品烟酒占比达到30.4%、居住占比21.6%,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均超过了10%,可以看到衣食住行里的后三样,仍然是消费的重要支出项;增长速度上,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及服务增速较快,均超10%。消费政策还会继续加力,下半年刺激消费补贴政策已经在陆续出台。
只有老百姓钱包鼓起来,经济消费才能“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