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仙宝讲述自己与书法之缘
▢ 全媒体记者 傅柏琳 文/摄
在义乌,传统与现代交织,政策与关怀并举,不少老人在退休后,拥抱充满活力的新生活,今年90岁的李仙宝就是其中一位。
见到这位耄耋老人时,李仙宝已经用完早膳,笑脸盈盈地站在客厅里。“每天早饭要在9点前吃完。”老人一边步伐稳健地走向记者,一边说起退休后保持至今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李仙宝是海宁人,原任我市档案局副局长、档案馆副馆长。她的家中有一间房屋和一个小餐厅,被用作练习书法的“主场”。记者看到,一侧墙面上挂满她的书法作品。“1990年8月,我退休了,当年9月就去老年大学报名学习。”李仙宝回忆道,十几年前,先后学了书法、画画、摄影等课程。自从与书法“结缘”,在退休后的几十载里,擅长隶书的她几乎把时间都用在了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和实践上。她的书法作品参加过全国性书画展,多次荣获佳作奖、金奖,并出版精品集。
“我写得不够好,但还在努力写。”李仙宝说。每逢重大节庆活动,她都会以笔墨书写时代主题,用一幅幅力透纸背的作品,回望历史、致敬英雄、礼赞祖国。采访当天,随着李仙宝蘸墨落笔,笔尖在纸上缓缓游走。写完“爱我中华”后,她眯着眼睛仔细端详,拿起字帖对比:“你看这里,我的墨水还是掌握不好,太浓了,加水不当,洇开了,写得不够好看。”
聊起自己的昔日职业,李仙宝的眼神变得郑重。她说,44年前,自己调到义乌档案部门工作,始终对这份事业保持敬畏之心。退休后,她利用家庭档案编写了《我的母亲李有珍》《严智满诞辰九十周年家庭纪念册》等书籍,通过家庭档案传播优良传统美德。李仙宝认为,家庭档案承载文明、传承历史,能够全面反映家庭变迁的历史过程,不仅是培育良好家教家风、传播优良传统美德的生动教材,也是见证峥嵘岁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退休并非生活的终点,而是新旅程的起点。“退休后的生活是我人生的第二个‘春天’,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跨过80岁,迎来第三个‘春天’,书法、摄影、画画让我的生活更充实……”李仙宝望着窗外的美景,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现在我每天能逛逛公园、看报纸,享受天伦之乐,这样的日子比蜜还甜。”在儿子严维刚眼里,母亲李仙宝精气神十足,思维敏捷,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晚年生活幸福美满。
临近正午,李仙宝收拾好书桌,将当天写的书法作品小心翼翼地挂在墙上。“我要去老年助餐那里打饭了。”这位“宝藏奶奶”拿上袋子,利索地走下楼梯。在阳光的照耀下,老人矍铄的身姿散发着幸福的光芒。